当前位置:首页>课程中心>3.细胞小组理念课>【科三】第二课 互动谈论 不再一样

【科三】第二课 互动谈论 不再一样

发布时间:2023-11-09 点击数:1351

课程详情


“专注于神的道,加以谈论和反复默想,是抵御魔鬼、世俗、情欲和一切私心杂念的最佳方法。”

——马丁路德

第一课我们讲到教牧转型。简单说教会的小组事工并不只是建立一个小组,或者只是一周多一次聚会,而是整个教会牧养、治理上的转型,就是从传统的模式和思路的牧养模式,转到小组的模式。假设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的认识没有被更新过来,真的不容易把小组做好。接下来第二课重点提到小组有一个很关键的特点,是传统所有的聚会所不能达到的。这个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先来读几处的经文。

1. 诗篇第五十五篇第十四节  “我们素常彼此谈论,以为甘甜,我们与群众在神的殿中同行。”这是大卫的诗,在描述他跟他知心朋友的关系,说到他们素常彼此谈论。我想问,我们在座各位,你有没有跟别人有素常彼此的谈论呢?有些人会有,但是你会不会跟一个陌生的人素常彼此谈论呢?不可能!你会不会对一个不太信任的人彼此素常谈论?也不会!基本上你素常与之谈论的人,就是关系很要好的、很亲密的、无话不谈的。这样,在一起的时候真的会是素常彼此谈论。下面的话说:“以为甘甜”,当两个人在一起谈的很投机、很舒畅的时候,哇!真的觉得甘甜,时间过的很快。这经文又被称为弥赛亚诗篇,即预言耶稣基督。告诉我们,耶稣当日在世跟门徒在一起的时候,和门徒是素常彼此谈论。耶稣带门徒跟今天所有的老师带门徒不一样,跟今天教会里面很多的训练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耶稣是跟他们生活在一起,借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来影响他们。没有固定的开课时间和地点、没有固定的课堂,随处都是他们的课堂。耶稣生活化地跟门徒在一起素常彼此谈论,甚至耶稣称门徒为朋友,这是我们所读的第一处经文,告诉我们,亲密关系的人在一起素常彼此谈论。

2. 玛拉基书第三章第十六节  全世界基督徒都会背的那个第三章第十六节经文在哪儿?是约翰福音中的。我在各地推广小组的时候,常对那些学员说:“你要更好地去做小组吗?要记住另外一个第三章十六节,就是玛拉基书第三章十六节。”因为这一节经文所描述的,跟今天的小组是很相似的。这经文说:“那时,敬畏耶和华的彼此谈论,耶和华侧耳而听,且有纪念册在面前,记录那敬畏耶和华、思念名的人。”玛拉基先知在预言一个复兴的时代来到,神的子民在一起聚会。提到神的子民,从旧约角度看,是指以色列人。从新约的角度看,就是指新约教会的基督徒。不管是旧约的以色列人,还是新约的基督徒,我们都是神的子民。在一个复兴的时代来到的时候,玛拉基描述说:“那些敬畏耶和华的人在一起聚会,他们的聚会是彼此谈论的聚会。我们来思想,教会里面那么多的聚会,哪一种的聚会是彼此谈论的聚会?主日礼拜吗?祷告会吗?查经会吗?都不是,因为这些聚会都只是一个人在讲。培灵会是吗?也不是;很多的培训会是吗?也不是;甚至我觉得,照着我们传统的习惯,弟兄姊妹包括同工,从来不会把“彼此谈论”聚会的形式看作是正常、正式聚会。回想过去我也是这么理解的。在我的认识里,正常的聚会应该是毕恭毕敬、安安静静。该唱歌的唱歌,该祷告的祷告,该听道的听道,最后祷告散会,就这样。

那么,什么时候有彼此谈论呢?是在聚会开始之前,还有一点空余,就在一起谈论;或者散会了,不着急走,我们留点时间彼此谈论;要么,我们刚好有机会,你也有空儿,我也有空儿,我们在一起见面谈谈。总之,我们不会把肢体、弟兄姊妹在一起彼此谈论规划为正式的聚会。我们认为正式聚会,一起来敬拜神就好了。不会理解“彼此谈论”这样的聚会,原来也是神的子民的正式聚会。所以玛拉基书预言说:“那时,敬畏耶和华的彼此谈论。”彼此谈论的聚会是怎样的聚会呢?它有什么条件的要求吗?假设咱们聚会有几百人、上千人,能彼此谈论吗?假设我们的聚会就是这样一排一排坐着,能更好地彼此谈论吗?也是很难的。有一次,我去一个地方做训练。开始,他们是一排一排地坐着。后来,我发现这样坐着,互动有很大的困难。当天下午我就说,我们换一个方式,把所有的桌子都搬到中间,大家围成一圈。这样一改变,结果下午他们就互动起来,不一样了。彼此谈论的聚会一定要人少,并且是围成一个圈,大家面对面,这样才有谈论的氛围。或者可以更轻松地坐在客厅,围绕沙发坐一圈,很轻松地聊天,这就是彼此谈论。敬畏耶和华的人彼此谈论的时候,上帝是怎么看待的?不屑一顾吗?圣经说:“耶和华侧耳而听。”不只是侧耳而听,上帝还把笔记本拿出来,可不是普通的笔记本,乃是纪念册!记录某年某月某日、在哪里、某某在一起,带着敬畏耶和华的心,谈论敬畏神的事,都一一地详细记录下来。上帝的子民在一起,用敬畏神的心彼此谈论,这样的聚会,在上帝的眼中被看重。那么,今天我们的教会需不需要有这样的聚会呢?非常需要!

3. 约翰二书第十二节  这一卷圣经只有一章,当约翰在写约翰二书的时候,他写了一段以后,就说:“我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们,却不愿意用纸墨写出来。”他是要节约纸墨吗?不是,那么他为什么说:我要……却不愿意用纸墨写出来呢?难道他累了?不想写了?不是,原来他有更美好的期待。那个年代,如果相隔两地,不会像现代的网络沟通这么方便快捷。当时只有一种沟通的方式——写信,从写信、寄出至收到回信,可能起码要几个月的时间,是这样一种低效率的沟通。所以约翰说:“我不愿意只是用书信的方式跟你沟通,而是愿意并期待到你们那里去,跟你们当面的谈论。”这就好像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发短信不如打电话,打个电话不如见个面。因为“见面有三分亲”,见面的沟通果效是没有办法被微团契、微教会、网络的联系方式取代的。今天,虽然很多的人在微团契、微教会、视频、网络里做礼拜,也的确得到很多的帮助,但是仍取代不了信徒在一起面对面的相交模式。所以约翰说:“我期待快快地到你们那里去,与你们当面谈论。”

通常情况下,你认为传道、牧师会期待去一间教会做什么?讲道、查经、培灵,讲完道以后,匆匆就走。我想很多比较有名气的传道人都是这样,来去匆匆。有些教会的弟兄姊妹也是这样,终于把牧师、传道盼来了,定下时间,宣布某某传道、某某牧师来了,三天培灵,希望大家都能抽时间好好听道、好好领受。是否会有人说:“牧师、传道人啊,我好期待你到我们这里来,给我们几天的时间,坐下来一起当面沟通沟通、聊聊。”我想大多数的弟兄姊妹不会有这个奢求,也不会这样去想。只期待过来给我们上课、讲道、培灵、查经,但是你看约翰,他是很看重弟兄姊妹之间的那种关系。假设一种做法是:传道、牧师到一间教会讲三天的道,就走了;另外一种做法:他利用三天的时间,跟弟兄姊妹坐下来,很轻松地聊聊、沟通沟通。这两种做法哪一个方式更好?好在哪里?哪一种更亲民?哪一种距离更近?当然是第二种,谈论和沟通!今天的教会是不是缺少这一种做法?

作为传道人,因着常常站在台上讲道,会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的信徒和弟兄姊妹会觉得跟传道人之间的距离很遥远。约翰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神的仆人应该跟弟兄姊妹零距离接触,在一起有当面的相交,面对面的谈论。我刚才指出的几处经文,都提到“当面谈论、彼此谈论”,就是这一课里面跟大家所分享的。是小组聚会的一个特点,是其他聚会所没有的,这一课的题目就是:互动谈论,不再一样。为什么说互动谈论不再一样呢?就是要说明人跟人在一起,有互动,有彼此谈论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在哪里呢?这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


一、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聚会

我们一周聚会有很多,再加一次聚会的话,不是加重压力吗?我们已经有礼拜聚会,有祷告会,有诗歌聚会了,再加一次这样的聚会有必要吗?有些人觉得聚会太多了,干脆就不去。

下面我要跟大家讲一下,这种聚会的特点是什么?这是一种互动、彼此谈论的聚会,能使信仰生活化,你感受到了这是生活化的一个举动吗?你跟熟悉的人坐在一起,自然就会有话题可聊,需要打草稿吗?需要准备台词吗?都不需要。很随意地就聊起来,彼此沟通。很自然、很轻松、很生活化。假设茶余饭后基督徒在一起常常沟通信仰上的事、属灵生命成长的事,这就是信仰生活化。很多弟兄姊妹的信仰在哪里?在教堂礼拜的时刻。出了教堂,他就运用调用另外一套系统。可见,他是运用双系统来生活。在教堂和做礼拜是一套系统,进入实际生活的时候就使用另外一套系统,这是两极分化,他的信仰没有落实在生活中,是虚浮的,而小组中的互动、彼此谈论的聚会,就是把信仰带到生活里去。

另外,透过这样互动谈论聚会,能让参与的人主动地追求,为什么这么说?我就提到两个字:一个字是“听”,另一个字是“问”,这两个字其实差距很大。假设你在一个聚会中,一直都只是听,请问你是被动还是主动?当然是被动;假设你在一个聚会中,有互动、有发问、有分享,请问你是被动还是主动?一个人的信仰追求从被动到主动,其果效是很不一样的。所以这种互动谈论的聚会就是驱使我们的弟兄姊妹在信仰上,更好地追求和思考。试想,如果只是让你坐在那里听,你会不会有任何心理压力,思考等一下自己要讲什么?不会。但是当我们在一起彼此分享时,你就会有心理压力了,心想等一下轮到自己的时候,讲些什么?恐怕轮到你分享之前,脑子已快速地转,心脏已加速地跳了。若之前没有在众人面前有过分享,你的心一定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但是通过参加小组聚会慢慢地熟悉了,也习惯了,你就能很自然、轻松地分享了。所以这种小组模式能让我们的弟兄姊妹在信仰的追求上,从被动到主动。

再有,我们在一起彼此互动谈论的话题,或者是常常谈论的话题,一定是很被关注的问题。今天,教会里面很多的基督徒常常谈论的话题是什么呢?是生意、事业、家庭、孩子教育,怎样能够发财,怎样做生意更有利润,对吗?很明显,人谈论什么,他的关注点就是什么。假设我们训练教会的弟兄姊妹,常常去谈论信仰上的事,那么他的关注点就转移到信仰上了;假设我们带领弟兄姊妹常常去谈论圣经的话语,那么他的关注点就在圣经上面。所以透过这样的一种互动谈论,让我们弟兄姊妹的关注点转移转到信仰、转到神的话语。久而久之,养成一个习惯,他的生命就不再一样了。

还有,在互动中成长,在互动之中彼此更深地认识。假设我们在一起聚会做礼拜,从来没有互动的话,就是这样聚会一辈子的话,能彼此认识吗?不能。怎样能彼此认识、增进关系?就是坐下来、互动、彼此了解、彼此问候、增进彼此的关系。传统教会就在这个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的确很多的弟兄姊妹经常一起做礼拜,但是关系并没有建立。甚至叫不出对方的姓名来,为什么?彼此不了解。所以这种互动的聚会,使每一位信徒都有切实的肢体生活;又给每一位信徒提供了相交的平台。对此,我自己就有很深刻的体会。原本我是个比较内向的人,十几岁就在教会里面成长,到处参加培灵会、各种聚会,但是却很少跟别人有互动交流;而那些性格开朗、活跃的人呢?他们就会三五成群地围成一圈,交流一些东西。我这样讲的意思是传统教会的聚会模式中,只有那些比较追求、比较渴慕、性格活泼开朗的人,在不吐不快的情况下,才与其他的肢体有互动。一般情况,绝大部分弟兄姊妹在信仰上没有跟其他的基督徒有互动,所以要建立小组聚会就是使所有的弟兄姊妹都能够在信仰上一起互动。目标就是“互动谈论,不再一样”。

二、这样的聚会谈论什么内容

这是我们要关注的。因为有人在的地方,一定有话题,彼此谈论,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谈论的话题很不一样。小孩子在一起也会聊得很开心,但是谈什么?谈怎样能玩得更开心;女人在一起彼此谈论的话,聊什么?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会聊家常、丈夫、孩子,“姊妹你这衣服很漂亮,哪里买的?哪天我也去买一件。”男人可能对此不感兴趣,那么男人在一起的话就会聊事业、天文地理、时事新闻、政治;那农民在一起谈种地;商人在一起谈做生意,谈市场情况如何。作为基督徒在一起聊什么?在一起互动谈论,你的话题很重要,你的内容很重要。假设内容是很肮脏的,在一起聊的话,连空气都变得乌烟瘴气的,假设你聊的话题,真的是很棒的、很神圣的,那一直这样聊,常常这样聊,是不是生命不再一样啊?我们思想,基督徒在一起聊什么?应该聊什么?我在圣经里面找出很多的经文,有关于基督徒在一起应该彼此谈论的内容?下面一一跟大家分享。

1. 谈论神的话语

在申命记第六章的第六节至七节,摩西对以色列人说:“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我们都明白摩西五经的最后一卷申命记是记录摩西临别时最后的交代和托付,又是重申律法。摩西对以色列人说:“我今日所吩咐你们的话”,请问摩西今日所吩咐的话是什么话?这话不是摩西自己的话,而是上帝交代摩西让他去传递的,摩西只不过是一个代言人,他说“我今日所吩咐你们的这些神的话语,你们要怎么回应?”(意译)这两节经文有三个“要”:第一要记在心里;第二个要去做,实行基督教教育;第三个要,都要谈论;这是这两节经文对神的话语的三个要的回应。“要”这个字,在圣经里面出现的时候常常都是命令,就是神命令我们要这样回应祂的话语。请思想这三个“要”,我们历来的习惯,最看重的是哪个“要”?

第一要记在心里  “记在心里”,我觉得也是。想起温州老一代的传道人,主日讲台上来讲道的最后一句话是:“愿经上的话长存在你我心里,直到永远,阿们!”之后就是祷告,祷告完了就下台了。说明老一代的传道人,对于弟兄姊妹听了道以后,要把上帝的话语记住,这是他们千叮咛万嘱咐的,表明很看重!圣经也是这么讲的。

第二要把神的话语教育给自己的儿女  这个时代的基督徒也越来越重视基督教教育,把儿女带到神面前,并常常教导神的话语。犹太人也是这样履行的,把神的律法、先知的话教育给自己的儿女。

第三要彼此谈论  你不觉得三个“要”里面,唯独这个要,被我们无意之中疏忽了吗?我们平日的教会生活、肢体相交,有没有说:“弟兄,有空吗?我们约一个时间,一起谈论一下神的话语。”好像很少听到这样的声音。偶尔,因为某处经文我们好像读不懂,才去讨教一下传道人;或者我们要去备课了,因为搞不懂,资料也查不到,但又觉得没有合理的答案,而去讨教一位比我们资深的传道人,希望从他那里能得到一点的指教。但却没有一个恒常性地彼此谈论神话语的习惯。可以是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时时刻刻……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个时刻都可以这么做——彼此谈论神的话语。假设一个基督徒在平日的生活里面,每时每刻、茶余饭后都能够谈论神的话语,神的话语就已经成为他生命、生活的一个最关键的核心,或者全部了。基督徒不只是听道,还需要去谈论神的话语,更好地把神的话语记在心里。所以这里告诉我们说:“基督徒在一起谈什么?”,谈论神的话语,这样的互动谈论,你觉得生命还会一样吗?每周一次,这样持续下去,谈论神的话语,他的生命当然将不再一样的了。


2. 谈论智慧(如何敬畏神)

诗篇第三十七篇第三十节,这节经文告诉我们说:“义人的口谈论智慧,他的舌头讲说公平,”谁是义人?当然照我们的行为来说,没人敢称自己是义人。但是很感恩的是今天我们在基督里,上帝给我们的是因信称义。那么,你是义人了吗?是。因信称义。作为因信称义的人,我们口里当谈论的是什么?此处经文说要谈论智慧。有些人会觉得,我只是一个平民老百姓,怎么有能力和资格去谈论智慧啊?这是哲学家、科学家谈的题目。但圣经里的智慧观,跟社会的智慧观是不一样的。关于圣经里的智慧观,老基督徒一定记得一句经文“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就是说,你带着一颗敬畏上帝的心过生活,你就是一个智慧的人。可见,我们彼此谈论智慧,就是在谈论有关于你怎样更好地敬畏上帝?在你的生活、家庭、职场上活出你的信仰,如此就是在谈论智慧。那么,基督徒在一起谈家庭、谈婚姻、谈家庭教育、谈事业、谈衣食住行……非基督徒也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大有区别,非基督徒谈这些是以满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作为出发点;而基督徒谈论这些,是以神为中心。举个例子,基督徒谈家庭目的是怎样透过家庭荣耀神;怎样在家庭里面敬畏神。基督徒谈职场,总体目标就是说怎样在职场上能见证神,活出我们的信仰?基督徒也谈家庭教育,不应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而是怎样能使我们的孩子认识神,认识神的话语,能一生敬畏神。若基督徒常常在一起,这样地谈论,生命就会不再一样了!这是谈论智慧,谈论如何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敬畏上帝,除此还可以谈论什么呢?

3. 谈论神的大能、奇妙、作为

我在诗篇里面看到有两处相近的内容:第一处是第一百四十五篇第十和第十一节,经文说:“耶和华啊,你一切所造的都要称谢你;你的圣民也要称颂你,传说你国的荣耀,谈论你的大能。”;另外一处是第一O五篇第一和第二节,经文说:“你们要称谢耶和华,求告他的名,在万民中传扬他的作为。要向他唱诗歌颂,谈论他一切奇妙的作为。”这两处的经文表达是类似的,都提到上帝的大能、奇妙作为,也都谈到作为神的子民应该怎样去回应上帝的大能、奇妙作为。两处经文也提到三个“要”:

第一要唱诗歌颂神的大能  这一点,基督徒都很熟悉,并且在信耶稣之前一首歌都不会唱的,信了耶稣以后变歌手了,天天唱歌,每周去教会至少有半个小时唱歌,所以基督徒对此很在行,歌颂唱诗,赞美神的大能;

第二要传扬、传说神的荣耀  这也是教会一直看重的,每个主日我们很认真地来听讲道人讲道、传扬、传说神的一切大能奇妙作为。这两个“要”,教会里面都已经做的不错。

第三要谈论神的大能,谈论神一切奇妙的作为  有没有感觉这个“要”又被我们忽略了?假设只是讲论和传扬,讲道人每个主日在台上自然有机会,那会众就没有机会去那样传讲,也不知道怎么样去传讲,所以会众常常只是“听”而没有“讲”。讲的一直在讲,听的一直在听。圣经告诉我们,面对神的奇妙大能作为,我们还需要去谈论。什么是谈论呢?谈论就是在一起,你讲我也讲,你来述说神的奇妙大能作为,我也来述说神的大能奇妙作为,每一个人都参与,大家的感受就不一样了。你去想一想,一群基督徒定期常常在一起谈论上帝的奇妙、谈论上帝的大能、谈论上帝的作为,你觉得他的生命会跟过去一样吗?他们是跟神距离越来越近呢,还是越来越远?一定是越来越近,并且对上帝的敬拜感恩也会由心而发。你说这个“谈论”重要吗?重要。那么,还可以谈论什么?

4. 谈论耶稣的救恩

在路加福音第九章第三十一节里面记载说:“他们在荣光里显现,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这是记载耶稣带着彼得、雅各、约翰三个门徒上了高山,耶稣在荣耀中显现,这个时候有两位旧约的代表,也同时显现出来。一位是摩西,一位是以利亚,还有耶稣,三位在一起交谈、谈论什么?他们在一起谈论有关耶稣去世的事,这么重要的一个时刻,谈的题目竟是一个人去世的事,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你是很有兴趣地去谈有关于一个亲友去世的事,还是在很无奈之下去谈呢?无奈!这是没办法的时候谈论的,面对死亡,人都是没办法,还要面对后事如何安排,都是无奈的、不开心的、被动的。没有人会主动谈论这令人痛苦、人人都回避的话题。但有一个人的死,全世界的基督徒都需要去谈论,甚至天上的天使都关注这件事,那人就是耶稣基督。耶稣基督的死,有特定的意义,并且跟全世界所有人的死都不一样。

谈论耶稣基督的死,其实就是谈论耶稣基督的救恩,摩西和以利亚显现出来跟耶稣谈论有关耶稣死的事,他们到底具体会谈什么内容呢?路加只记载那次交谈的题目,内容好像没记载。我们可以去理解,不是猜测,而是有根据的。因为摩西是“律法”的代表,以利亚是“先知”的代表,律法加先知就是旧约圣经。我们所称的旧约圣经,犹太人在彼此沟通的时候却称之为律法和先知。我们的口头禅说,“圣经是怎么讲的”;同样,犹太人就是说,“律法和先知是怎么讲的”。所以这一次的谈论就是要告诉我们,耶稣去世,钉十字架,做成救恩这件事是律法书和先知书整部旧约的三十九卷里面一直所预言的。摩西可能会说:“耶稣啊,你的死,我的书上早就已经预言了。上帝早就已经启示我了,你就是那被杀的羔羊、逾越节的羔羊;”以利亚可能会说:“耶稣啊,你降世、去世的事,在先知书上都预言了,你就是那受苦的仆人,就是为百姓的罪孽压伤,受苦害的那一位;”所以他们在一起彼此谈论有关耶稣去世的事。今天也提醒我们,基督徒在一起谈什么?谈神的救恩,你是怎么得救的,我是怎么得救,你是怎么明白认识耶稣的,我是怎样经历救恩的……这样在一起谈论的话,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感恩,那么还可以谈什么?

5. 谈论生命的经历,或是信仰上的困惑

在这里我们举出一个反面的例子: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里面提到:有两个人,从耶路撒冷下到以马忤斯,边走边谈论。本来,边走边谈论,应该是很好的一件事,是很轻松的一件事,但是这两个人,边走边谈论的内容却使他们垂头丧气,他们谈的话题是令人灰心的话题,因为话题令他们很沮丧。谁令他们沮丧?耶稣!他们对耶稣失望了,为什么?跟耶稣跟了三年,跟到现在,耶稣都死了,甚至死了已三天了,可笑的是早上有妇女来报信说:“祂复活了”,这简直不可思议!怎么可能呢?所以根本接受不了,他们就从耶路撒冷下到以马忤斯,一边走一边在那里聊,大概他们会觉得,我们这三年跟耶稣跟下来,得到的结果是什么都没有,白跟了。假设这三年去做生意的话,可能发财了,这三年跟下来跟到现在,真的使我们不明白,真的有太多困惑。我们觉得耶稣这么好,一直期待着所盼望的那一位就是祂,结果祂的遭遇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这两个人,越走越灰心;边走边聊这些灰心的话题。

圣经之所以把这样的话记载下来,我在想基督徒在一起,可以谈什么?可以谈你信仰上的挣扎、软弱、生命的一些经历。比如,有没有不想聚会的时候?有没有不想祷告的时候?有没有不想来到神的面前做礼拜的时候?有没有疑惑天堂、地狱是不是真实的?有没有疑惑过永生?这一切是真的吗?耶稣是救主,真的吗?这本圣经讲的是真的吗?假设不真的话,我信耶稣不是白信了吗?有没有疑惑过?那么当你在疑惑、困惑之中的时候,你怎么办?你是闷在肚子里吗?假设一个人有病,他闷在肚子里,能有得医治的可能吗?不能!要讲出来。你说我生命里面有些困惑、挣扎、信仰上有些疑惑,我找谁去呢?在哪里沟通呢?礼拜天我上台讲吗?没有那个胆量;平时谁愿意听我呢?好,建立了小组,在小组里就可以把这一些分享出来,谈论出来。所以这是基督徒在一起可以谈论生命的经历,信仰上的困惑,除此还可以谈论什么呢?

6. 谈论神家里的事

我们看耶稣在十二岁的时候,圣经路加福音记载这样一件事,照犹太人的规矩,男孩长到十二岁都要上耶路撒冷过节,成为律法之子。过了节以后,马利亚和约瑟以为耶稣在同行的人中一起走了,他们也只管自己走,结果三天找不到祂。后来回到耶路撒冷,在圣殿里找到了耶稣。看到耶稣在圣殿里,坐在拉比、律法教师面前,一边听一边问,很关心也很专注。马利亚说:“耶稣,你为什么在这里啊?你看我和你父亲,这三天都在找你啊。”耶稣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另外的翻译说,岂不知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很明显,耶稣跟这些拉比们在一起,一边问一边听,谈论的时候,谈论的是什么?他谈的是神家的事。

基督徒在一起,需不需要谈论神家的事?需要!但是我发现很多的教会,很多的信徒认为这些是同工的事,不是他们的事。其实教会的事,如教会怎么发展?教会有什么目标和异象?这些事不应只是几位同工、负责人知道就行,也同样是全教会弟兄姊妹都应该了解的事,并且要付上祷告的代价,这才是关注神家。但很多教会和信徒从来不去谈论教会事工的发展。相反,他们会谈论什么?论断人,论断这个同工不好,说那个不好,这不是关心神的家,而是看到不满的问题,只是把他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说出来而已。所以这里提醒各位牧者,我们可以引导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在一起谈论神家的事,常常谈论,这样就对神家有负担,如果从来没有谈论,怎么会有负担呢?这是我与大家分享“互动谈论”的聚会,我们可以一起复习一下。谈神的话语、谈智慧、谈神的大能奇妙作为、谈耶稣的救恩、谈生命的经历、谈神家里的事。假设我们在一起,常常谈这些话题,我们的生命还会是老样子吗?就不再一样了。那么除了这些,还有别的也可以谈论的吗?当然可以!不过我们当以神为中心,以神的话语为准则。这样,我们的谈论就更有价值。或许你会问,这样的谈论聚会有圣经依据吗?

三、圣经有这种聚会的例子吗

我简单地举几个关乎这方面的例子,首先看看主耶稣如何带领聚会?我在思想一个问题,我们教会一贯有聚会的形式,礼拜的模式,培灵会的形式,那么耶稣带领的聚会,会是怎样的形式?我想,当时耶稣带领门徒在一起的聚会,跟今天我们教会习惯性的很多聚会不一样!因此我们就不要受制于聚会的形式。当然,礼拜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程序,平时我们有很多的聚会应该有活泼的气氛和灵活性。如耶稣带领门徒在一起的时候,祂常常不是一讲道就用一两个小时。你去读四福音,学习耶稣跟门徒之间的互动。有时候是耶稣问门徒;有时候是门徒问耶稣;有时候是别人问耶稣,然后门徒在旁边听着,其实同时耶稣也是在跟门徒授课。

当然耶稣也有主讲的时候,但是跟门徒在一起更多的是互动相交,很生活化,耶稣跟门徒在一起,一边走路的时候一边就谈论;坐下来休息的时候,一边休息一边就谈论;在野地里的时候,坐下来就谈论。可见主耶稣是常用这样的方法。过去的十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服事,我只知道一种方式,就是站在台上讲一个小时,只知讲道,不懂得怎样跟弟兄姊妹互动,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一点。但现在明白并真的深刻体会,还有一种耶稣带门徒一起互动、彼此谈论的聚会。在圣经里面,耶稣与人彼此谈论,约翰记载两个具体的例子,就是约翰福音第三章和第四章中,耶稣跟尼哥底母个别地交流、谈道;耶稣跟撒马利亚妇人个别地谈道交流。

尼哥底母夜里来访耶稣  耶稣并没有说:“尼哥底母老人家你真的不容易啊,白天上班这么辛苦,晚上还来访,请坐!请坐!好不容易你有机会,坐下来我给你讲道,给你讲两个小时!”没有,耶稣并不像今天讲道人站着讲道给尼哥底母听。尼哥底母来访时,耶稣就是采用很生活化的方式,两个人在一起互动和交谈。耶稣是透过互动带领尼哥底母的思想靠近主,并且进入重生的真理,明白重生的道理。耶稣透过互动把尼哥底母的视线从他自己所看重耶稣所行的神迹,转到生命上。耶稣就是这样,透过互动改变人的生命,你不觉得吗?我们跟其他的个体在一起有互动的时候,可以带来别人生命的改变,耶稣就是这样做的。

撒玛利亚妇人  耶稣坐在井旁,这妇人过来打水,耶稣说:“请你给我水喝”。耶稣并没有说:“某某人,你好不容易见到我这个传道人,请你坐下来,我给你讲一个小时。这样,水你也打了,会也聚了,道也听了。”反而耶稣是很生活化地跟她交流互动,展开话题。然后,把话题引到活水,引到永生,最后一步一步引导撒马利亚妇人认识耶稣自己。起初,撒玛利亚妇人在跟耶稣互动的时候,把耶稣当什么?仇敌!“你是个犹太人,怎么向我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她嗤笑。因为撒玛利亚人跟犹太人不来往,有世仇。但耶稣说:“你若知道给你水喝的是谁,你就向他要,他给你水。”“你这人好奇怪啊,你又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耶稣说:“人喝了这井里的的水还要再渴,喝了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在他的里面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耶稣这样一讲,这个撒玛利亚妇人的态度就改变了,说:“先生,请给我水喝。”耶稣说:“好吧!把你的丈夫一起带过来,我给你们水。”那个妇人说:“我没有丈夫,我是一个寡妇。”耶稣说:“你说你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有五个,你现在有的不是你的丈夫。”这个妇人,当时可能傻眼了,这是谁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怎么揭了我的老底,有几个都知道啊?所以这个女人就说“先生,我看出你是个先知。这样,我问你一个问题,我一直藏在心里,你们犹太人说在耶路撒冷敬拜,我们是在基利心山敬拜,你说说看,当在哪里敬拜?”这个女人很狡猾的,耶稣一把她的老底儿揭了,她就把话题转了,耶稣就顺着她的话题,谈敬拜的事,耶稣对她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敬拜神的地方不是在耶路撒冷,不是在这山上,乃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耶稣在讲敬拜的道的时候,深深地打动了这个妇人的心。讲完敬拜的道,这女人不知道自己出来是要打水,水罐子都扔掉了,然后拔腿就跑,跑到哪里去?去传福音了,回到城里面去说,“乡亲们你们来看啊,今天我遇见一个人,我素来跟祂不认识,祂竟能够把我素来所做的一切讲出来,莫非祂是基督啊?”你看耶稣就是透过互动,一个一个话题展开,一个个话题讨论,结果逐步提升了这撒玛利亚妇人对祂的认识,从仇敌的认知到先知到弥赛亚的认知,一步一步被提升。我举以上两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耶稣是用互动的方法来改变人的生命。今天教会的弟兄姊妹,不可少的,也是怎么样帮助人生命成长。就是透过互动,我们前面分享的,一对一的带领,就可以达成更多地互动。

保罗的例子  保罗很会讲道,只是他一人讲论吗?不是,保罗也跟弟兄姊妹一起谈论,当保罗来到了米利都这个地方的时候,他召聚众长老在一起聚会。当弟兄姊妹一起聚会的时候,他们舍不得走,因为保罗第二天就要离开他们了,并且从今以后他们看不到保罗了,他们就舍不得,在一起通宵聚会。通宵聚会怎么聚的?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通宵聚会,这是很难的。我们老家有一些祷告山,可以在那里通宵聚会,但是到了晚上十点的时候,绝大部分人就都下山了,然后到了半夜十二点的时候,又有一批人去睡觉了,后面就轮班,很少有人通宵。有几次,我到那里试试看,真的顶不住。你要是讲道,怎么能够通宵啊?超过一个小时就打瞌睡了。保罗和弟兄姊妹在一起通宵聚会,谈论许久,原来他们的通宵聚会就是谈论聚会。我也记得,虽然我比较内向,平时话不多,但是遇见要好的一些弟兄,睡在一起,晚上也会谈论到凌晨两点、三点。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一起互动谈论很能够挑起人的思想、情感和话题。保罗曾跟弟兄姊妹有这样互动聚会。

约翰的例子  约翰二书和约翰三书都是以同样的格式结尾:“我有很多的话原要写给你们,却不愿意用纸墨写,盼望快快地到你们那里去,与你们当面谈论。”都是期待有当面互动交流,过一种有肢体相交的生活。西方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没有议论的人生对人毫无价值。”我想他的意思就是说,人在群体中的价值体现,就是跟其他人在一起有所谈论、议论,特别是这些哲学家,议论是他们的强项。

举例说明,假设我们十来个人在一起组成一个小组,其他九位有参与、有谈论,而你有参加却没有谈论,你在这个群体里面的价值就没有被体现出来。当每一个人都参与谈论的时候,大家的体验就不一样了。所以圣经告诉我们,耶稣用互动的方式,保罗也用互动的方式,约翰也是一样,还有其他很多的例子。

四、这样互动谈论的聚会有何价值

1. 上帝看重又留有记念

回到玛拉基书第三章第十六节:“那敬畏耶和华的彼此谈论,耶和华侧耳而听。”为什么侧耳听?说明上帝很关注这件事,不只是侧耳听,且有纪念册,就是进一步的,上帝不只是侧耳听,祂还要在纪念册上记录。上帝的纪念册跟我们的笔记本有什么不一样?共同点都是做一些记录,不同的是什么?我们的笔记本记录后放在哪里?我们笔记本上所记下的那些文字都能记住吗?如果搬家的话,笔记本没用处就扔掉了,记录的一些事也随着笔记本扔掉,再就不去想它了。人虽然把一些事记在了笔记本上,但仍然容易忘记,并且没有长远的价值。你想想看,记载在上帝的纪念册上的那些事,有什么价值?留有永恒的价值,因为上帝的纪念册是永恒的,就意味着,基督徒在一起常常地这样彼此谈论的时候,那个时刻,那样的聚会,在上帝那里留有记录。各位,你希望在你平生的日子里,在上帝的纪念册上有更多的记录吗?每周都有记录,你期待吗?经文告诉我们,你可以怎么做?带着敬畏神的心彼此互动谈论。每周你的小组聚会,上帝的纪念册上都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在哪里,谁谁谁在一起彼此谈论敬畏上帝的事。上帝关注,并且在纪念册上记下来,多美好!所以我们去激发弟兄姊妹创建小组,也可以这么讲:“弟兄姊妹,你期待你在上帝的纪念册上多一些记录吗?若期待,你要参加一种形式的聚会,就是彼此谈论的聚会,并且带着敬畏神的心,就在那个时刻被上帝记录,留有永恒的价值。”

2. 得着满足的喜乐

约翰二书第十二至十三节,约翰说:“我期待到你们那里去,和你们当面谈论。”下面一句话怎么讲?“使你们的喜乐满足”,什么叫喜乐满足?就是说喜乐不只是一点点,而是满出来。“喜乐”从哪里来?这个喜乐就是从圣徒相交而来,就是基督徒在一起互相彼此谈论之后心里的舒畅,很释怀!各位,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好长一段时间找不到一个说话对象的话,你心里面会很闷。假设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对象,两个人谈的很投机、很畅快,你当时的心理反应怎样?一定是很喜乐。你期待自己获得更多的喜乐吗?期待的话,有一种的聚会可以帮助你,使你获得更多的喜乐,就是圣徒相交。在一起更多地进行肢体相交,帮助我们带来更多的喜乐,收获更多的喜乐,阿们!还有,我们在一起的相交、互动、沟通,有一个看不见的就是你里面有声音,我里面有声音,我们在一起的相交不只是社交,最关键的是灵交,在共同信仰上在圣灵里相交,这是很宝贵的。

3. 被圣灵充满

圣经就有这样的例子,路加福音第一章里面记载两位姊妹,她们有类似的经历,一位是年轻的姊妹,一位是老姊妹。年轻姊妹因为没有结婚,不能生孩子;老姊妹老到一个程度,她已经到了不能生孩子的年纪。奇妙的是两个姊妹都怀孕了,老姊妹怀孕六个月了,年轻姊妹刚刚怀孕。老姊妹是谁呢?伊丽莎白。年轻姊妹是谁呢?马利亚。当马利亚得到天使的报告,很稀奇呀!又惊又喜!她下一步怎么办?把这个经历跟谁讲?我在想,她若是去跟她的未婚夫约瑟来报这个信儿,约瑟能接受吗?一定不能接受,对吗?不能理解啊,马利亚你是不是有问题了;假设跟父母讲,父母能够明白吗?也不能;假设跟她的同龄人讲,同龄人能明白吗?也不能理解;假设跟犹太拉比讲,犹太拉比能理解吗?我想也不理解。所以她把这个事跟谁交通了呢?跟伊丽莎白,找准对象了,找对地方了。当马利亚一进伊丽莎白家的时候,一开口问安、问好的时候,伊丽莎白腹中六个月大的胎儿就跳动了,这就是圣经所说的,施洗约翰在母腹的时候就被圣灵充满了。你知道这个时刻被圣灵充满是因为什么吗?是因为圣徒的相交,马利亚和伊丽莎白两位刚刚相交见面的时候,就对上“信号”了,圣灵就在她们心中动工。其实被圣灵充满的是三位,马利亚当时也是被圣灵充满,伊丽莎白也是被圣灵充满,六个月大的胎儿也是被圣灵充满,这绝不是巧合!这是告诉我们圣徒在一起有这样的对上号的相交、沟通,在圣灵里的相交都可以得到圣灵的充满。你希望自己更多地被圣灵充满吗?若希望,我们可以透过圣徒相交,得到圣灵的充满。

4. 使心里火热

圣经在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中记载两个门徒,他们从耶路撒冷下到以马忤斯去,一边走一边很灰心、很沮丧地聊些信仰上的令人灰心的话题。后来谁显现了?是耶稣。但是耶稣显现,他们却没有认出来,然后耶稣就介入他们的谈论。刚才是两个人谈,现在呢?三个人谈,耶稣问他们:“朋友,你们刚才在路上谈什么?”耶稣好像故意不知道的样子。他们就在那里讲很多,耶稣的事如何如何。“我们满以为他是弥赛亚是我们所盼望的,但是他已经死了,他的遭遇是这样……所以我们很迷茫。”耶稣对他们就是有一个方向性的引导,把这个在灰心沮丧中的门徒重新复兴起来,让他们心里面的火重新被点起来。不知不觉,就到了那个地方,耶稣好像还要往前走,这两个门徒说:“客人啊,留下来呗,太阳平西了,前面没有村了。”“好!”耶稣因他们的强留就留下来了。吃完饭的时候,耶稣举饼,祝谢祷告,那个时候这两个门徒眼睛亮了,谁啊?复活的主!突然主不见了。他们就说:“刚才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的时候,给我们讲解圣经,给我们互动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吗?”这里在讲什么?这是告诉我们,互动、相交的聚会、彼此谈论的聚会让你的心可以火热。

你觉得你够火热吗?若不够怎么办?有个办法,让你能火热,而且是更火热,就是圣徒相交,在一起彼此谈论互动。你想,如果我们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话,你就会感觉到更冷,对吗?活动几下,你就热起来了;几个人一起动的话,你就更热了。基督徒在一起有互动,不是外面热,不是身体热,是心里火热。我在想心里火热的原因,因为神的话语好像火把一样,对吗?你脑子里面想到的是神的话语,心里存的是神的话语,嘴巴里面说出来的是神的话语,别人也是。这里是火,那里是火,心里是火,那不热才怪。所以你可以对弟兄姊妹说:“弟兄姊妹,你觉得自己不够火热吗?去哪里?去小组,常常跟弟兄姊妹在一起彼此谈论,你就可以更好地火热,阿们!”

5. 生命不再一样

请大家思考,如果一个基督徒常常与其他几位基督徒在一起彼此谈论,所谈的内容是神的话语,例如怎么样敬畏神?我怎么得救?我怎样经历神的恩典?什么是神的奇妙大能作为?什么是耶稣的救恩?或者谈论自己生命的经历,信仰上的很多的事,神家的事等等。你觉得他的生命还一样吗?所以透过谈道使人的灵命不再一样,这是一个复兴的景象,促成了信仰上的扎根,也带来了属灵的祝福。


五、比较听道与谈道

下面我再简单地把“听道”和“谈道”这两件事作以对比。请大家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我们从今以后不要听道了,我也并没有任何贬低听道的意思,我是要让大家看到听道有它的不足之处,而谈道恰恰可以补上。过去只有听道,现在不只是有听道,还可以谈道,彼此谈论。首先听道容易打瞌睡,这不是我讲的,这是一种现象。第二,听道容易忘记,是吗?很多人信主几十年了,道已经听了几百场、上千场,有多少人能记住?很多都忘了。听道没有互动,听道也没有行为监督。你这个礼拜听道,下周去做礼拜的时候,教会门口不会站着一个人问“你上一周去行道了吗?没行道你不要进来了。”还有听道没有人监督,也照顾不了个别的需要。讲道人只管照着自己所预备的去讲,除非是圣灵特别的感动,讲到一点或有一句话进入到你的心里了,一般的情况听道很难照顾到个别需要,这是指主日礼拜讲道。

再看小组里面的谈道,谈道不容易打瞌睡,对吗?有没有人,在一起谈论的时候睡着了,也有可能,但是那一定是他太困倦了,或者他根本对这个话题没有兴趣,然后又加上困倦,可能也睡了。但是一般情况下,彼此谈论是不容易睡觉的。谈道还容易记住,思想“你听一个小时容易记住,还是谈论一个小时容易记住?”当然是谈论一个小时。谈论有行为监督,每一次谈论的时候都彼此提醒,谈论可以照顾到个别的需要,谈论时可以问:“姊妹,刚才讨论的你明白了吗?明白的话,你可以分享一下,如果不明白,我们可以继续讨论。”这样谈道可以照顾到个别的需要,这是小组团契。所以教会需要创建谈道的平台,让弟兄姊妹在互动中成长,小组刚好是提供了这个平台。

六、这样的聚会当注意什么

最后稍微提醒一下,在这样的谈论互动过程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1. 不要让我们的谈论成为对别人的论断

不要去论断别人的事怎么样,更多地分享自己的一些生命和领受的恩典。

2. 要有目标地谈论

就是你谈论、分享的时候,要有目标,不要东拉西扯地讲一些“冬瓜、萝卜”的话题,天上地下转,讲一大堆却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没目标了。

3. 组长要懂得问问题

组长带领大家进行互动交流的时候,要懂得抛问题,问出一些好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谈论。

4. 不要“一言堂”

在这个互动谈论的过程中,要避免一个人说,要鼓励所有人都参与。

5. 不否定别人的分享

大家一起分享的时候,别人分享得怎么样,你不要去否定他,除非是原则的问题,信仰观点不对一定要提醒。但如果他只是分享自己的感受,你就自己客观地分析,或者理解和聆听。每一个人都可以分享,分享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就需要彼此尊重。这就是我们希望透过小组聚会达成互动谈论的目的。

小结:为什么教会要建立这样的聚会?这样的聚会谈什么内容?这样的聚会有圣经例子吗?这样的聚会价值何在?这样的聚会我们注意什么?

我真的期待更多教会的弟兄姊妹透过这样的聚会,生命不再一样,教会的面貌也不再一样,愿主赐福大家。

我们一起祷告:主啊!我们向祢感恩,将荣耀归给祢。祢让我们知道,我们的聚会不只是单向的领受、聆听,而是有互动谈论,但是很多传统教会的聚会的习惯是没有这种的互动谈论。祈求主,使更多的弟兄姊妹们都能够明白这样的道理,都能够使更多的教会建立起这样的互动彼此谈论的聚会,好使更多的教会中的弟兄姊妹更好地成长,荣耀归给主!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学员心得

【学员一】

储牧师:农村型的教会彼此交流、互动是非常困难的,谈不好就会争竞,弄到最后就是无地自容、适得其反而收场。这一课老师也是讲到五个非常具有启发性的大纲,给我带来很多思考与反省。为什么要建立小组?为的是让大家得到更实际贴心的关怀,而不是仅仅名义上相爱,最亲的一家人;同时可以透过小组更多地关注我们的信仰,建立彼此间了解分享更深厚的友谊,发挥各自的恩赐,让实际困难的人及时得到帮助。为什么不能很好地互动?缺少所学习的六个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没有这些有意义的内容供大家交流而产生争论。其实圣经早就提到这类小组的聚会,其价值蒙神同样的纪念。不再一样的谈论要注意的五方面掌握好,就能事半功倍了。谢谢老师这么精彩的分享!使我领受很深刻!

【学员二】

陈牧师:本课从有关小组谈论的内容及圣经依据看见小组分享的内容其实很丰富,不但分享神的话、圣经的智慧、神的大能、耶稣的救恩,也包括信仰生活中的挣扎及神家的事等,只有以神为中心,以神的话语为准则的谈论才是互相造就且被神记念。只有这样的谈论小组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地深入,才能更好地牧养。也可以回答那些认为小组只是吃吃喝喝的错误世俗观的人。观念不断地回归真理,让小组更加信仰生活化、主动化、聚焦化、关系化。

【学员三】

虞弟兄:诚然,见面的沟通是和没见面的沟通有不一样的感觉,表情丰富,眼神交流是其它媒介如电话、网络联系无法取代的。因为见面更能拉近距离,更增进友谊,更显得真实。同时,如何让我们的聚会更能贴近生活,在生活中活出我们的信仰,真的是我们基督徒面临的实际问题。许多时候,我们生活是生活,信仰是信仰,不能融合在一起。我们真的需要好好地反思:若在生活上没有信仰的见证,这样配称为基督徒吗?我们是不是假冒为善呢?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沟通信仰上的事、属灵的事,给信徒提供一个互动相交的平台,且养成习惯的话,真的生命会不一样。关键是谈话的内容,谈什么?在许多时候,我们与人相处时,与关系很一般的人,或陌生的人谈话传福音,常觉得不知从何说起。通过这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原来透过谈论家庭,谈论职场,谈论孩子的教育,谈论与神有关的事,也是圣经中早有先例的,这些都是可以作为谈资的。只要我们存着敬畏神的心谈论,都是蒙神喜悦、蒙神记念的事。而且在这些互动谈话中,使人领受印象更深刻,生命更成长。


*请写下你的心得

 

 

 

*小组讨论分享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