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中心>3.细胞小组理念课>【科三】09 强化意识 履行使命

【科三】09 强化意识 履行使命

发布时间:2023-11-08 点击数:604

课程详情

图片

理念课 | 09强化意识 履行使命,重建小组门训事工,1小时

文字/音频 · 胡牧师  |  整编 · 小蕾 


我们在教会中服侍,很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归向主,当一个人说我愿意信耶稣,然后你接下来怎样对他说?“好啊!来吧!”接下来呢?干什么?他来了,你传了福音,他也愿意接受,然后接下来呢?你牧养他,那么让他做什么?来聚会,做礼拜!还做什么?进了小组,还做什么?培训他?怎么培训?思想我们传统教会是怎么做的?一个人信了耶稣来到了教会,教会怎么样对待他?跟着聚会走。总之,我们教会礼拜天有聚会,你礼拜天也来吧!我们上午有聚会,你也过来吧!反正教会有什么聚会你都来吧!你都跟上就是了,那么这些初信徒来到教会,他除了不间断参加教会的聚会,还能做什么?没有别的什么了!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初信徒都是这样被接待。


我记忆很深刻,在几十年前,温州地区有很多的年轻人外出赚钱。出门在外,父母、长辈都怎么样嘱咐教会的下一代和自己的儿女?“在外赚钱不要忘记了自己的信仰,不要忘了去聚会,一定要去做礼拜。”除了这些嘱托还交代什么?大概就没有其它的交代了,只要守住神的诫命!聚会礼拜守着,就好了。我们去思想,你觉得教会带领弟兄姊妹在信仰上入门,只是让他去聚会做礼拜吗?还是他仍可以继续朝前走,可以继续在信仰上有美好的成长呢?接下来这一课,针对使命我有一个具体的分享。第九课的内容是“强化意识、履行使命”。就是让我们所牧养的弟兄姊妹有一个强烈的使命感,让他知道自己不只是信耶稣的,还应该认识到是有使命的。从使命这个方面我们去看,什么叫“使命”?怎样去理解“大使命”?


这一课所提到的小组,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实践大使命。我们对使命首先要有认识,若连这个基本的认识都没有,人很难付上代价去推行和实践使命;若你先有意识,然后再去推行,就会有具体的方法,而且彼此激励。我发现教会里面很多的弟兄姊妹之所以没有去参与一些应该做的服侍,就是因为他连使命的认识都没有。所以我们这一课强调,“意识上要加强”,为了使我们的弟兄姊妹都有那种认识。


一、对大使命的整全观

这一课,首先谈到教会信徒对大使命应该有一个整全的认识。一般情况,当提到使命的时候,信徒本能地会想到传福音。可是除了传福音,信徒还会想到什么是大使命吗?大概认识就很模糊了,对吗?一提到大使命就是传福音,那其他的大概就不是很清楚了。这一课我先把大使命的一个整全内容摆出来,让我们去认识耶稣基督所颁布的大使命怎么去理解?其实大使命的理解就是:耶稣基督与门徒离别时最后所交代的任务,这就是大使命。不同的门徒他所记下的大使命内容是不一样的。


1. 传福音

我们从福音书来看最早写成的应该是马可福音,马可写下福音书的时候,讲到耶稣最后交代的是什么?是“传福音给万民听”(可16:15)。我在想,大概教会初期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最强调的就是要传福音,把耶稣基督的福音传遍地极、传遍万邦,所以传福音是大使命。我想,到了今天为止,教会里面强调最多的大使命就是传福音,其实大使命不只是传福音。


2. 带门徒

我们在看马太福音的时候,那里告诉我们的大使命是“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太28:19),就是使人成为门徒,门徒训练或者带门徒,这个方面弟兄姊妹又有多少的认识呢?不要说教会里面一般的弟兄姊妹,连教会里面的一些同工,可能对使人成为门徒这一件事是大使命,甚至是大使命的中心这个认识都并不是那么强烈和清楚,而只是模糊和笼统的。或者说,只是教会整体上做了一些门徒训练栽培而已。那么个别性地去使人成为主的门徒,有这个认识的不多,更缺乏这样的做法。所以我们“天荣事工”就专门提到去带门徒和训练门徒,而且已经专门录制了十二课的视频,讲到使人成为主的门徒这个大使命,就是说从门徒的个别来说的话,我们信了主也受洗归入基督,我们都是主的门徒。我们不只是向别人传福音叫人信耶稣,当别人愿意接受的时候,每一个人仍然可以继续做工,可以带着他在基督里成长,成为基督的门徒,带着他一起成为主的门徒。但是很多的教会没有这个认识,没有这样的看见,所以大使命是使人成为主的门徒,不只是传福音,还要带领人在基督里,塑造他成为照着圣经要求的合主心意的一个门徒。大使命除了传福音、带门徒,我们再看路加写路加福音的时候,他是怎么样的强调大使命。


图片


3. 传悔改赦罪的道

路加写路加福音的时候提到耶稣最后交代的话是告诉我们,耶稣要门徒去“奉耶稣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路24:47),从耶路撒冷直到万邦为耶稣的这事做见证。路加在路加福音书强调的大使命,就是传悔改赦罪的道——传道,传道也是大使命!不只是向没有信耶稣的人传福音,是大使命;不只是向已经信耶稣的人带他做门徒,是大使命;还有传悔改赦罪的道,也是大使命。


4. 做祂的见证人

路加还继续写了使徒行传,在使徒行传里面又交代了耶稣最后的话语。耶稣最后的话语,就是很多弟兄姊妹非常熟悉的,使徒行传第一章第八节,“当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路加在写使徒行传的时候,所交代的耶稣最后留下的话是去为主作见证。“作主的见证”原文的表达不是说口头去讲讲,所表达的是见证人,就是说这些耶稣的门徒无论出现在哪里,他这个人在那个地方就是一个见证;就是说当我们在一个地方活出基督的形象,然后让周边的人看见我们跟别人不一样。我们这个人在那个群体环境之中,就已经是耶稣的见证了。当一个人可以活出耶稣的形象的时候,其实这也是神在他身上的使命,作基督的见证人,这是使徒行传所强调的大使命。


5. 牧养羊群

还有一卷福音书约翰福音,为什么我们把约翰福音摆在后面讲呢?因为约翰福音书是最后面写的。约翰写此书的时候已经是第一世纪末,那时其他的使徒都已为主殉道了,第一代门徒都已经相继离世归回天家,约翰也已经是很老迈了。老约翰所面对的是当时教会非常需要新一代的牧人站起来牧养教会,说明当时的教会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更好地牧养?所以,约翰在写大使命的时候,不再是重复其他几位的门徒所写的,而是把他们没有强调的一点提出来,在约翰福音第二十一章,耶稣对彼得讲,“牧养我的羊、喂养我的羊”。听起来耶稣是对彼得一个人讲的,但是这个牧养的责任和使命只是托给了彼得吗?不是!我想更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这样:彼得是代表所有的门徒,甚至是历世历代的门徒从主那里接受这个牧养的大使命。这么讲的话,从四福音和使徒行传我们来整全地去看大使命,大使命包括什么?包括传福音、带门徒、传悔改赦罪的道、做主的见证人、牧养主的教会主的羊,这些都是大使命。


我们想事奉神和带领教会的人,假设非常清楚主最后交代的这五方面使命的话,你带领教会不会没有方向?一定会很有力度地带领弟兄姊妹成长、前进。以上是我比较简单、扼要地概括了一下大使命的整全。所以神兴起一些人专门做牧养、一些人专门做教导、一些人专门做训练、一些人专门传福音和宣教等等,大家齐心努力,其实都是奔赴这个大使命。归纳一下大使命基本上也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对外;另一个方向是对内。对内门徒造就、牧养羊群;对外是领人归主。


二、许多教会实践使命的情况

我们了解整全的大使命之后,现在再来看一下许多的教会在实践使命时,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况?


1. 安于现状,求自保

的的确确,我们看到很多教会在实践使命的时候,真的是疲乏无力、安于现状。甚至在教会里面有人说,信耶稣后,天堂里有个角落给我住也就满意了;信耶稣后,我自己能够上天堂得救、得永生也就可以了。但是关于别人的死活,心中没有负担,可见我们基督徒有时候缺少那个意识。认真讲起来,一个人若不信耶稣,他将来会到哪里去?下地狱!在我们熟悉的人中间,特别是我们的亲戚朋友,如果他们还没有信主,将来他们要到哪里去?地狱啊!但是我们对这一件事,是不是真的很放在心上,很迫切焦急呢?有时候我们的反应似乎是比较麻木的,或者说,理论上我们知道不信耶稣下地狱;信耶稣得永生、上天堂。而在实际的行动中,我们有没有看重这件事的重要性?所以信耶稣以后常常就只是自己有聚会,当自己有需要时寻求神,对于宣教使人归主和带领别人在基督里成长就没有那份使命感。


2. 传福音形式化、节目化、节日化

今天很多的教会传福音已经是形式化,只是传统节日化地去做。比如圣诞节是一定要搞的,并且搞得很热闹,付出很大的代价。很多教会筹办圣诞节,在整个行动的意识上,并不是因着有很强烈的使命感而推动的,而只不过是习惯性地办一些节目而已。大家认真地排练每套节目,等到晚会结束了,传福音也到此结束了。


图片


3. 信徒缺乏使命意识,没有使命感

就是因为信徒和弟兄姊妹缺乏对使命的责任感和意识,所以只能维持聚会,平时就忙他自己的事。假设今天你我,或我们教会里面的人,真的认识到传福音是抢救灵魂,真的意识到传福音是使人脱离灭亡归向真神,真的意识到传福音像保罗那样是在还债,真的意识到像保罗所说的传福音是神的使命托付!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我们传福音的火热程度就会不一样,而以上这几项恰恰是我们所缺乏的。我觉得这个时代,无论是同工们的服侍,还是教会中的弟兄姊妹们,都需要对使命的意识不断地加强。我们传统的教会,虽然常常对弟兄姊妹说要传福音,但是提醒是已经提醒了,可是激发信徒传福音的力度不够,并不是那么强烈地去推动。有些人觉得我们是不求“量”但求“质”,他们求质不求量到一个程度,让他们不主动地传福音,这一点需要我们去思考。甚至有信徒说这个大使命好像不是我的事,而传福音这是他们的事,仍然是这个腔调,怎么办?


以前,我有机会在温州碰到了美国马鞍峰教会的一对夫妇,他们是派出来的宣教士去服侍各地的教会。他说他们教会只有两种人,你们猜猜看,他们教会的这两种人是哪两种呢?一种人是宣教士,另一种人是支持宣教士的人。听起来这个是相当厉害的咯!一个教会里面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宣教士,另外一种人是支持宣教士的人,这就证明教会全民整体都有宣教的意识,使命的意识是很强烈的!


普世教会中,韩国教会对宣教的意识是比较强烈的。我在上海也接触过一些韩国的弟兄姊妹,在信仰上,他们看上去信主年日并不久,或者在属灵的装备上并不像我们国内教会的很多信徒,信主信了几十年,听道听了几十年,在道理上明白得又这么多。但是提及宣教,他们这些人心中是有把火的;提及宣教这些人很积极、很乐意地参与,这真的值得中国教会反思!为什么韩国教会的弟兄姊妹对宣教有这么强烈的意识?为什么这些韩国的企业人士在中国办企业的时候,他们都在自己的企业内办教会,并且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宣教事工?这就是因为平时教会牧师对宣教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在韩国一些教会的宣教负担达到了一种程度?比如说你们是两兄弟,哥哥对弟弟说或者弟弟对哥哥说,“你去宣教吧,你家庭我来资助。”


今天中国教会有多少主内家庭,哥哥对弟弟说,或弟弟对自己哥哥说“你去宣教,你的家庭我来负担。”都没有这种意识!所以拥有宣教的意识真的是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一贯下来没有建立这种意识。比如,我们教会的弟兄姊妹要出去创业,办企业、办公司、开店,他心里想着的是什么?怎么样能够赚更多的钱?怎么样提高利润?怎么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连本带利全部赚回来,对吗?然而有没有一些人说“我是带着宣教的使命去的。”有多少弟兄姊妹有这样的意识?还真的没有啊!偶尔会有少部分人。假设一个教会能够带领、训练弟兄姊妹,在创业的过程中意识到“我创业是为神创业,不只是为了赚得金钱利己,也一定要奉献。我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只是一个表面的、外在的形式,真正的内涵是要透过自己的商业平台,透过企业去传福音、宣教;假设我们能带领我们的弟兄姊妹在职场上认识到,他的职场就是禾场,有这一种的意识,就表示教会平时在宣教方面的教导已经是很到位了。


教会同工请一些工人来讲道,你觉得信徒喜欢听什么道?多数是造就的道、祝福的道、恩典多多的道。比如,你听上帝的话,上帝会祝福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抟面盆也蒙福,凡事都蒙福!听后,我们就很高兴。如果传道人教导我们要履行使命,要有使命感,很多的人他就不愿意听,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所以我们教会整体带领的方向要去反思。之所以教会要转型就是因为教会在传统里、惯性中、做法上,对使命的意识——宣教完全忽略了,所以要有所改变。


图片


三、小组如何实践使命

下面我讲小组如何有力地实践大使命?当我们提到宣教的时候,其实透过小组就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宣教,也就是说宣教从带门徒开始、宣教从小组开始。这样的话,慢慢地我们就脚踏实地真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做。现在我们来思考小组是如何有力地推动大使命。


1. 小组长是大使命的推行人

虽然前面的课程中讲到小组是团契,可以抱团取暖,但这一课告诉大家小组不只是抱团内聚。假设小组只是抱团内聚的话,这个小组还没有达到耶稣的要求。达到耶稣要求的话,这个小组就不只是每周聚聚会,而是需要懂得走出去。有一个牧师说“小组里面的人是为了小组外面的人。”我觉得这个表达很不错。而弟兄姊妹常常认为“我们建立小组后,大家关系很好啊,就这样继续下去就感恩了!”不!我们建立起关系固然是好,但不只是停在这里,我们的期待是有一天不断地带人进来。正像使徒们所说的,约翰当时对教会弟兄姊妹说,“我们将我们所看见的、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就是说我们这些人自己本身,已经得到了生命之道,在信仰里面追求成长,这还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更关键的就是怎么样把我们所领受的、所信的传给那在外面的人,让外面的人接受,也被带到我们这个团契里面来,这样的心志很重要,所以组长是关键。因此,我们训练小组长时,一定要注重训练和激发小组长的使命感。


假设小组长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每周带大家聚一次会就不错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远远不够的。小组长的心里所想着的应该是怎么样把“外面的人”带到小组里面来。今天面对教会的牧养,我们对整个群体来说,不能只是单看顾自己本身的“这一群人”,还要顾念“外面的人”。所以小组长是小组使命推行的一个关键人物。


2. 以小组为单位履行使命

我们认识到大使命在小组里面的实践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以小组为单位有什么特征?若一个人去推动一件事,有时候因缺少扶持、资助,做一做就停了,坚持不下来了;如果人太多呢?一下子,事又难办,决定不下来。比如说一间教会有几百号人,如果教会要安排一次福音行动,怎么样?教会要开会商量吧?但是这些决策人他们可能商量不下来,因为你有你的想法,他有他的意见,商量几个月都没有结果,然后那件事就被搁置了。这样的情况很多!因为人的想法各不相同,有一些人说不需要这样做,有一些人说我们需要这样做,结果搞来搞去,商量出一大堆问题,最终还是没有决定下来结果,福音的事工还是没有行动起来。所以如果教会很笼统地去做,的的确确整体教会传福音很难动起来,若加之这间教会带领的人缺乏使命感的话,教会可能一年到头都没有传一次福音,或举办一次布道会。甚至几年下来,这间教会从来没有主动地去传福音,可见人太多的时候任务不明确,你以为是我的事,我以为是你的事,搞来搞去最后我们该做的事都没有去做。因此,人多缺乏行动力,若是一个人又缺乏彼此激发的动力。而小组就不一样了,以小队伍为单位就比较容易!十个人或者几个人,什么时候想出发就可以出发。


比如这一周小组长说“下一个周末,我们去发福音单张。”需要做什么事,马上就能行动。假设你所在教会有两百人,每组十个人话,就有二十个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发动传福音的话,她的力度绝对会不一样的。一般做得比较好的一些传统教会,都设有建立任何一支福音队伍(福音组),每间教会大概也只有一个福音组,搞来搞去就那一组的人去传福音,对吗?现在把这间教会分成了二十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出发去传福音的话,有几支队伍啊?就有二十支队伍啦!意味着什么?二十支队伍出发更有力度,还是一支队伍出发更有力度?二十支!假设教会只是一个福音组的人去传福音的话,久而久之,只要问传福音找谁?答案就是找福音组。传福音就找福音组(福音组也是以小组的模式出现),似乎传福音不是我们的事。


但是组长在小组里面发动大家,一个小组就是一个传福音单位,那就不一样了。或者可以这么理解,你教会只有一个地方聚会的话,人接触信仰聚会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你教会有二十个小组的话,别人接触基督的福音就有二十次机会。例如本来办事窗口只有一个,现在开了二十个办事的窗口,多便民啊!同理,教会在不同的地方开设小组,就产生福音的果效,乃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到教会里面来;因此以小组为单位传福音,他的力度就是不一样。


3. 小组的氛围更适应福音朋友

小组是传福音的一个窗口,若你带了你公司的同事来聚会,是把他带到小组里面比较容易,还是把他带到教会做礼拜比较容易?当然是带到小组比较容易。一般来说你带一个福音朋友,请他来教堂做礼拜的话,他觉得教堂那个地方太神圣了,他有点怯步不敢去,对吗?假设你对他说某某人在我们家里,在隔壁,就有一个基督徒的小团契,我们在一起都是信耶稣的,一起聊的很开心的,你愿意来就来吧!他就比较容易来,并且小组里的氛围,福音朋友很快就可以融入,对吗?有交流、有互动,他就不是坐在那里听一个人或几个人听一个人讲,大家在互动、分享的氛围里面,就不知不觉地被带进去,就是小组的那种氛围对福音的朋友是很有感染力的。福音朋友一进到小组里,感受到基督徒这样敞开心扉、彼此信任地分享沟通,他会觉得你们信耶稣的人关系这么好!这么亲!而且彼此这么信任!他们会觉得这样的氛围在社会哪里能找到啊!在社会上,虽然很多地方也有一些人聚集,也在讨论一些事,但是人心里想的都是自我的东西,就是功利思想。看见这些人在一起能无私地敞开、分享、沟通,就对他们很有感染力的。


4. 小组有具体传福音的措施

比如组长懂得带领的话,都会制定年度计划和目标。为了更好地落实,有一个提醒是一些小组常常行的,就是组长不断引导大家说,“我们希不希望更多的人进到小组?”那么这些人怎么进来?就是原有的组员把他们带进来,怎么带呢?


 每年每人带一位  大家都带,那就是目标。这个目标难吗?不难,但也有挑战!这个目标不高不低。假设每个小组就这样很实际地定下了这个目标,每年每人带一个人进小组,第二年就变成几个?就变成两个小组,这个就很实际。定这样的目标就是不断地提醒弟兄姊妹说,你要有负担领人归主,把人带进来,带到哪里?带到小组里,让他在小组里接受训练,接受信仰栽培、培育。就是小组会做很多类似传福音的活动。


 摆空椅子  小组里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安排,这是一个很具体地激发人去传福音的方法,就是空位子。一般都会倡导说,小组里面有一个椅子是空在那里。九个人摆几张椅子?十张。那十个人摆几张椅子?十一张。就是说接待的家庭要多预备几张椅子,我们根据人数额外的加一个,那个空椅子摆在那里有什么作用?空椅子摆在那里其实就是激发福音的负担,促进福音的使命要带人进小组,我想这一个做法是很有创意的哦。我去思考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圣经里面告诉我们说,得救的数目添满耶稣就再来了,对吗?得救的数目现在添满了吗?还没有!你希望得救的数目增添,得救的人进来,给不给他一个位子坐一下?感谢主!有人进来增加得救的数目,不要说一个就是十个也可以啊!


这个空椅子是代表着我们想起得救的人数还没添满,我们期待不断地有人进来添满得救的数目。还有,主有很多迷路的羊还在圈外,还在游荡,还需要被找回来,那主的羊如果被找回来,当然要给他一个位子坐啊,这个位子就是留给那些迷路的羊的。看到这个位子就看到得救的数目还没添满,看到这个位子就看到迷路的羊有许多还需要找回,所以我们要预备一个空椅子等待着他们进来,就好像浪子的父亲日盼夜盼,期待着他的孩子早日回来,重新恢复他这个儿子的身份。


还有一件事耶稣讲的一个比喻,说到一个君王他为自己的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结果筵席摆好了,人没来,被邀请的人个个都拒绝了。这个王着急了,对仆人说你们去到大街小巷把见到的人,都拉进来坐满我的筵席,我不能浪费我的筵席。仆人对主人报告说,“主人,我们都已经很尽力了,但是筵席上还有空位。”所以这些用在小组里面有一个空椅子来表达,就是让我们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有使命感。你们以后开设小组要不要在小组里面摆这样一个椅子?这个是很实际的行动,然后一起祷告的时候为这个空椅子祷告,为这个祷告的时候说“主啊!求你不断地使人进入我们的小组。”这样祷告过后,组长要跟大家说,“下一周有没有人带人进小组啊?”假设这个空椅子两三个月,甚至半年都空着怎么办?就要不断地提醒组员。这样具体的一个实物摆在那里就是用来激发我们,督促我们,让我们更好地传福音领人归主,这是有关于传福音的使命在小组中如何落实。就是在小组里面,要做一些很具体的事,让大家透过这些事,意识到传福音这一使命当真实而实际地去实践和落实。我们讲到使命,首要的是当列举出适合小组传福音的具体方法。除“空椅子”外,当然还有很多方法,譬如可以借助小组本身肢体间彼此相爱相交的氛围而产生的影响力,都可以吸引很多的人归向主。


图片

5. 以倍增的目标来回应大使命

每年每人带一个人进小组这是门徒的倍增,同时另外一个倍增也达成了,就是小组的倍增。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要有这样的方向和目标。假设一个小组建立起来了,组长提醒大家:不只是我们这一小群人要建立关系,彼此相爱,我们还需要带更多的人进来。要是有更多的人进来,小组人数就会多起来,怎么办?假设不分组,就会变成一个聚会。小组的原理是人多起来了就要分组!大了就变小,多了就变少。这样的话小组就需要不断地有人站出来做带领,从而使教会里面很多的小领袖就被训练出来了。透过这样的倍增,整个福音的工作就传得比较快,发展得比较好了。


一般情况下小组倍增的规律目标,都是定在一到两年倍增,假设说三五个月就倍增小组,这样就有点太嫩不够成熟;假设说超过两年小组仍不倍增,这个小组就是停滞不前,就有问题了。所以有一些教会对弥4.2小组有一个硬性规定,如果一个小组两年不倍增就把它拆掉,把这些人分散到别的小组里面去。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小组是细胞,一个细胞两年不分裂的话,这个细胞是健康还是不健康?如果不健康的话就把这个细胞给它取掉,然后把这些人分散到别的小组里,让别的小组增加人,让那些活跃的小组增加人的时候倍增,然后再去一个一个新的小组倍增出来。他们这样做法有一定的道理,说明有生命的细胞要去不断倍增,透过倍增去实践大使命。所以这是门徒要倍增,一变为二;小组要倍增,一变为二;更大的倍增则是一个教会也要倍增,就是从一个堂会分倍增到两个堂会。这些都是实践使命的很具体的方式。今天也会有很多的人提出到哪里宣教?后来观察下来很多的人只是做一个表面,因此有人就提出我们倒不如扎扎实实地在城市里面,做城市宣教,就是城市植堂。


6. 从小组到城市植堂

现在大城市里面其实是更需要做宣教,假设你带着一个城市植堂宣教的异象和负担,你的方向会很明确,在一个地方建立了教会,人数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把它一变为二,然后就不断地分植。今天社会上,经商的人很会动脑筋,市场中有很多的连锁店,对吗?商人用连锁店的思路去发展他们的事业。教会呢?有多少的牧者要开“连锁教会”,不断地去分植,这就是宣教。这样,实践大使命就从小组里面可以落实下来。


提到小组倍增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人是不以为然的,我也碰到有这样的同工,他认为你这样的话目的性太强了,会让人觉得是为了达到目标而去做,所以他觉得我们不需要强调倍增。其实倍增是需要去强调的,当然你不是为了倍增而去倍增,这个度在哪里?我觉得真的是不容易去把握,的的确确如果目的性太强,有的时候为了达成那个目的,然后去做那个事,结果把一些重要的事给忽略了,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但是你不去要求倍增的话会有什么问题?昨天请我们的弟兄来分享的时候,后来在路上他跟我讲,他们的小组里面人数有二三十人,甚至在群里面的人数加起来有五十人。我说“那个是小组吗?这样的情况你不赶快分组啊?”他说“马上分组的话又没有人带啊。”问题就在这里,你若是强调倍增,你会做什么预备?你是组长你要在带领小组的过程里面,第一要务就是去训练出一个像你一样的人,在半年或一年以后人数到了就分出来,那时他已完全胜任带一个小组,就是这样去做。


所以带领小组不纯粹就是一周一次的聚会,组长带领小组的时候他一定要懂得训练出一个人,像他一样会带小组,否则的话就没有办法谈到小组倍增。就是当你没有那个倍增的意识或者不去强调倍增的时候,你在培养物色人这个方面可能就会忽略了,忽略的话,即或你的小组里面有人可能经过培养,足可以做组长,但是就是因为你没有去重视那件事,几年时间就白白过去了,或者你没有那个意识,认为只是自己把小组带好就可以了。不是的,你不只是要自己把小组带好,也要训练别人懂得去带小组,并且胜任去带小组。所以我觉得针对小组倍增的这件事,我们不要太担心说太有目的性会影响质量,其实教会整个信仰根基是在过程里慢慢扎下来的,而不是透过三年先把根基扎下来,然后继续建造,其实教会的人不是同一个时间段进来的,每一批进来的人都需要给他打信仰的根基。所以你并不是说前面三年打根基,后三年是建造,很难这么划分。因为教会在不同的时间段进来人,每一批进来的人都需要打根基,都需要好好地去建造。


我们再看看耶稣的教导有没有倍增的意识?有!并且很强!四等地土的比喻最后一等地土是好土,这好土耶稣做一个比喻解释说,“落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以后存着诚实的心接受”,并且结果子有三十倍、六十倍和一百倍。从一粒种子到了三十、六十、一百,请问这是指数量还是质量?对。既是数量也是质量,不能够说这就是质量,怎么是质量?明明数量摆在那里!既是质量又是数量,既是数量又是质量。所以教会在寻求成长的过程里面,质和量是并重的。而不是说我们只求质,不求量。不应该是这个态度,耶稣讲葡萄树这个比喻的时候,也是啊,耶稣在葡萄树比喻里面有一句话是重复的出现,“多结果子,结果子更多”,请问多结果子,结果子更多,这是质量还是数量?同样的道理,是质量也是数量。


耶稣的比喻里面很多的都是讲到教会的发展,是惊人的一粒芥菜种。耶稣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是百种中最小的,但是长起来的时候比所有的树都大,这是耶稣讲解天国的发展是惊人的,天国的发展好像面酵,有妇人拿过来藏在三斗面里面,面酵就是那么一点点,发起来的时候却是全团。这一些其实都是指着教会的发展,所以今天我们在教会里面服侍,我们并不是不去思想说教会如何去增长?而只是说我们就把质量提升就可以了。不是这样,我们都要去思想:小组怎样去实践大使命?在传福音这个方面有很实际的一些行动,比如说组长是需要常常带领组员定期地出去发福音单张,或者在小组里可以开布道会,小组里的布道会就是小型的布道会。你会说“小组的布道会怎么开呢?”就是每一个组员邀请他的关系网里的一两个人进来,假设说十个组员,每个人邀请一个人过来,有多少人?二十个人。这二十个人在一个房子里面然后大家一起来看福音视频,看一些福音写真或者《耶稣受难记》等等,看了福音电影以后再个别地做一些沟通了解,这些都是福音的活动。


图片


7. 小组透过关系布道

有一些小组做得比较好,会在福音方面有很多的活动,就是每一个组员都有他的关系网,一个人的关系网里面你觉得最少有几个人,亲戚、朋友、家人、邻舍,就是说他平时近距离接触的那一些人,我想一般的人的话那个关系网里十个人有吧?不止的,一般的人都会超过十个人的,那福音其实就是希望透过关系,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把你身边的人带过来,这叫关系布道。小组是很看重关系布道的,有人统计教会里面的弟兄姊妹他是怎么信主的,结果了解下来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关系网里的人把他带过来的,只有少部分人是陌生人向他传福音而接受的。


你若不相信,现场这么多的人测试一下。“我们中间谁是陌生人向你传福音你信主的,请举手。”“胡姊妹是啊!我们中间只有一个,”这说明陌生人向你传福音,接受的机率很小;由关系网里的人把你带过来,很多人接受福音都是通过这个渠道。小组就是希望建立你的关系网,然后把你关系网里的人一个一个带到小组里去。被称之为“建立你的鱼池”,因为圣经把人比做鱼,得人如鱼。一个是鱼缸里的鱼,一个是池塘里的鱼,一个是江河里面的鱼。请问池塘里的鱼好钓呢?还是江河里的鱼好钓?哪个鱼好钓?当然是池塘里!在江河里的鱼,你不会知道那条鱼什么时候出现在哪里,这个比方的讲法,说什么叫江河里的鱼?什么叫池塘里的鱼?池塘里的鱼就是你关系网里的人;那鱼缸里的鱼就是小组里的人;然后江河里面的鱼就是你关系圈外的人。你关系圈外面的人碰到一个陌生的人你就给他传福音,接受的几率其实是不高的,基本上都是关系网里的人把人带过来。所以小组传福音的具体事工,就是透过关系网去传福音,比如说你小组搞什么活动,把关系网里的人一起带过来,跟你的小组里面的人认识;再如小组在春天搞踏青一日游,把你关系网里的人带进来一起去,跟基督徒有接触,然后趁着这个机会给他传福音。


8. 小组落实一对一带门徒

前面我们提到了小组不只是传福音,实践使命,实际还有带门徒对吗?那小组是怎么样落实带门徒呢?小组长带出新组长就是用带门徒的方法去带,导师带着组长的成长就是带门徒的方法,一个新的组长再去带别人,这就是带门徒的方法。假设说你一个小组有十个人,有五个人比较积极,有五个不是很积极,信仰上不是很渴慕追求怎么办?你可以做一个安排一对一,一人领一个,那这样的话它的好处在哪里?热心的人不只是自己热心,还带别人一起渴慕追求,那个不渴慕、不追求的人呢,是因为那个渴慕追求的人去带他,就帮助他更好地成长,所以这是小组里面带门徒,整个都落实下来了。在小组里基本上有三个人物是小组的核心,组长、预备组长、核心成员,这三个力量叫三股合成的绳子,然后再加上几个比较热心的组员,可能另外有几个是不大热心的,就是一个带一个,这样的一个带法,在小组里落实下来,门徒带领就很实际,这样的话就让弟兄姊妹在小组里不只是参加小组聚会,还有在小组里去落实一对一的门徒带领。那有关于门徒带领的这个内容我在这里就不多讲,假设我们弟兄姊妹要更多地认识和了解的话,可以听我前面讲的门徒训练的课程(www.trsg.tv),它是很具体地讲到怎么样门徒带领。


有关于大使命牧养这一块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所以在这里也就不再很具体地去讲,总而言之,我们要去落实和推进弥4.2小组事工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忘记使命,也就是说你去推行小组事工,一定要把使命带上,使你的小组成为一个有使命的小组,有目标的小组。否则,你的小组还没有达到耶稣所要的小组。有时候我会问一些小组长,怎么样更好地去带你的小组?耶稣的小组是怎么样?你的小组就去效法,耶稣怎么带小组,你也怎么带小组,这样你的小组就可以带的更好。所以这一课讲到对使命的整全认识,还有看到许多教会实践使命的现状不是很理想,怎么样希望透过小组有力度地去实践使命,这一课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祷告。

图片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