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中心>3.细胞小组理念课>【科三】07 发掘恩赐 善用恩赐

【科三】07 发掘恩赐 善用恩赐

发布时间:2023-11-08 点击数:593

课程详情

图片




文字/音频 · 胡牧师  |  整编 · 小蕾 


理念课 | 07发掘恩赐 善用恩赐,重建小组门训事工,43分钟

上一课,我们讲到小组的一个特点是精细牧养。我常常提醒一些组长和弟兄姊妹,小组是精细化的牧养,假设你粗心大意、粗枝大叶,就没有办法更好地去做小组。据我的观察,姊妹带小组会带得更好,特别是当过妈妈的姊妹,更是明显,为什么?女性在上帝的创造里面,本身就是比较细腻的,小组就是要细心地去照料、关怀。你看妈妈照顾孩子,跟爸爸照顾孩子,就是不一样,当然不是否定爸爸,爸爸的特点虽然是比较粗,但粗的也要,细的也要,彼此互补,缺一不可。


小组更是体现精细化的牧养,我们带小组,或发挥弟兄姊妹去带小组,一定要关注这一点,怎样训练人?在一些细致的地方多去帮助他。小组精细是精细在哪里?例如,你看到弟兄姊妹脸色跟平时不一样,察觉出来,就会跟他沟通,且关注他;你看到弟兄最近很开心,就问“弟兄,分享一下最近有什么感恩的事?”就这样关注他们,在这几个人中间,你了解到每一位弟兄姊妹信仰成长的状况,带给他们一些个别、有针对性的帮助,精细牧养就在于此。


传统牧养就是吃大锅饭,无论你信主年日多久,都被一样看待、款待,但是这个“款待”很难更好地达成精细。当然小组的特点有很多:让人有归属感,进了小组,一个人在教会中基本上就有了归属之心,小组人跟人在一起,近距离的接触,很有感染力,人是容易被感染的。若距离很远就很难被感染,必须是近距离,这叫“近朱者赤”,就是因为近距离的接触。小组中人与人之间,近距离地接触,会有很强的感染力。小组因为人少,人少做起事来的时候,一个也少不了,参与感就比较强。小组的灵活性比较大,它不会像礼拜有固有的程序形式。


你可以在公园进行小组吗?你可以在餐厅进行小组吗?你可以在户外好多的地方进行吗?都可以,有一些小组是今天在你家,下一周在他家,再下一周在她家,我觉得都可以啊,只要安排好,没有问题;若是固定小组聚会地点也可以,就是说它有很强的灵活性;还有在小组里很明显的肢体感,教会一两百人聚会,谁没来聚会,大家感受不出来。二百人聚会跟一百九十人聚会没什么区别,大家感受不到,那十个人有一个人没来,“哎,今天谁没有来啊?”马上察觉到,然后其他组员就给他打电话,组长就给他打电话,他就感受到我有一次没来,大家都这么关注我,这是肢体感。


另外小组把信仰带到生活里,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大家很真实地生活在一起,假设弟兄姊妹在一起只是一些大道理,只是有事在一起,缺少在生活上建立的关系,这种肢体生活仍然是表面的,所以耶稣那样看重并要门徒跟祂在一起,目的就是要生活化,把我们的信仰实践在生活里。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思考:为什么我们教会要去做小组?前面提到,是为了团契,是为了牧养,是为了更好地服侍。下面这一课会专门从恩赐的角度去看建立小组的必要性。这一课的题目是“发掘恩赐,善用恩赐”。


图片


一、传统教会与信徒怎样看恩赐

1. 信徒说“我没有恩赐”

首先我们看看传统教会信徒怎样看待恩赐?假设你是记者去采访教会的弟兄姊妹,问大家说,“你有什么恩赐?”你觉得他们一般都会怎么回答?“我没有恩赐,我没有恩赐”,很多信徒反应就是这样。十几年前,我也有这种想法。假设有一个人站起来自己说:“弟兄姊妹我有某某恩赐”,听到这话我会什么反应?“哎呦,你这个人好不谦卑啊!你有恩赐需要自己说出来吗?”现在我的认识想法不一样了,拥有的恩赐是需要分享呢?还是要把它藏起来?当然要分享的。今天传统教会中,很多的信徒说我没有恩赐,其实他不是没有恩赐,一方面可能是不敢承认,另一方面是怕讲了自己有恩赐,别人觉得你这人骄傲,其实这是与我们的文化有关系,我们的文化是当别人夸奖你,“某某人,你这个人不错啊”“嘿嘿,”你说“哪里,哪里啊!”这是面子问题,也是希望在表达上要客气一点,谦虚一点。


上帝明明给了你恩赐,你竟然说没有恩赐,那表示什么?是否定!你明明把礼物给我了,我却说“我没有”,你会怎么想?你会说,“你撒谎”。除了撒谎,你还会怎样看我?“你这个人真是的,什么意思啊?难道你对我给你的礼物有意见吗?”为什么传统教会中,很多的信徒,当你问他有没有恩赐的时候,他的回答常常是“我没有恩赐”,或者你问说“你们中间有多少人很清楚自己的恩赐是什么?”大概只有少部分人举手,绝大部分人不举手。要么是不习惯举手,要么就是真的很不清楚他自己的恩赐是什么?你去思想,一个人在教会中,他若是对自己的恩赐没有清楚认识的话,他怎么能参与服侍呢?这样,他的服侍就会比较盲目。


2. 教会看“你的确没什么恩赐”

那么教会又怎么看呢?在理论上会认同上帝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恩赐,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教会的看法是什么啊?“的的确确,我们看不出你有什么特别恩赐”。比如说教会很多的事工,找谁呢?找他,不合适;找他,他没那个恩赐;找他,虽然有点恩赐,生命不行;找他,生命好像还过得去,但是恩赐不行。我们教会有没有觉得一大堆的事摆在面前,找不到合适的人做事?教会中这个认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是因为教会缺少挖掘每一位信徒恩赐的机制、行动和平台。很多事需要教会去推动,但是觉得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做,我也反思过这个问题,后来察觉到:一个人起来做事,不是一鸣就惊人的;一个人起来做事,他要有成长的过程,也许他开始不会做,也许他开始做的很烂,但是你给他机会,慢慢地,他就做得不一样了。教会中,很多的事需要找人做的时候,总是这个那个条件达不上,在潜意识里面,觉得他的确没这个恩赐,这个事情不要叫他做了,怕他做不好,还是带领的人自己做。


3. 教会说“他有恩赐,样样有恩赐”

再者,教会可能会说“这个人有恩赐,样样都有恩赐”,你说“我们教会没有这么想”,其实具体的行动把我们这个潜意识里面的东西已经表达出来了。教会里面谁最忙?是那个恩赐强的人,什么事都来找他。那恩赐不明显的呢?什么事都不愿意找他。教会上上下下,同工牧者信徒都是这样的。你不觉得吗?我的观察是这样。假设觉得一个人,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恩赐,什么事都轮不到他做,可能扫地摆凳子轮得到,他可能也不愿意,为什么这样呢?你认为一个人讲道讲得好,就什么都有恩赐吗?不见得。那为什么会能人多劳呢?为什么教会里面恩赐强的人什么事都让他做啊?其实这个思路还是不对的。你看到身上的器官,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的功用,教会弟兄姊妹都是主身上的肢体,每一个肢体都有它的功用。有恩赐的人什么事都去做,这个倾向是不对的,必须要发挥每一个弟兄姊妹的恩赐。


4. 会众说“教会舞台大,你没资格上。”

小恩赐看不上,用不上,但是很无奈,会众会认为教会这个平台太大了,舞台太大了,能够上讲台的,要么是讲道的;要么是司琴;要么是谁?领唱的,领会的;要么是诗班;还有教会里面这个台谁上得了?只有少部分人。唱歌唱得好的,把你拉到诗班里面去;带领带得不错的,让你去带领;你学过琴,司琴不错,让你司琴;你有讲道的恩赐,让你上台讲道。教会只有这一个舞台,这一个平台,教会里面会众真的认同你有资格上这个台吗?


假设一个人需要上台操练,教会同工也同意他在讲台上操练礼拜天做带领,做祷告,带敬拜,背后就会有信徒到长老那里去反应说“长老,你怎么安排他的啊?他连祷告都不知道怎么做,你让他上台操练啊?他这样的一个恩赐,你让他上台去服侍啊?”会有人有意见的。那个信徒呢?他也不敢,你把一个人拉上来,“来,上来做一个祷告”,“别叫我”!他上去的时候发抖,对吗?一个信徒跑到台上,面对几百人,他真不敢!这就是会众所认为的,教会这个舞台太大了,自己没资格上,我的恩赐太小了,看不上,也用不上。所以当教会要使用弟兄姊妹的恩赐的时候,真的是没有深深地去挖掘。只有个别人的某些恩赐被挖出来,就是看到几个出彩的、尖子、恩赐好的,什么事都找到那人,什么事都轮到那人,这个思路真的不对。所以作为教会的牧者、带领的人,就要思想如何在教会里面设置更多的平台?让大家都有机会表现,不同的人,根据他的恩赐,在不同的岗位去做。


5. 许多信徒的恩赐被埋藏了

传统教会许多信徒的恩赐被埋藏,许多信徒的恩赐没有被发掘出来,教会也没有让每一个信徒都有机会参与服侍,就是说传统教会所能提供的那个服侍的平台,只让谁能够有机会表现?恩赐强的。至于恩赐弱的,或者平平的,他就没有机会展示和操练。所以我对耶稣讲的三等仆人的比喻深有体会,第三等的仆人,多少两?一千两。我在思想,为什么把银子埋藏的不是五千两,不是二千两,而是一千两?一千两有点被人看不上,比五千差远了,比两千也差一大截,所以今天很多的信徒,会跟别人比的。他带领唱诗带得这么好!他祷告得这么好!他福音传得这么好!他做事做得这么好!我呢,做不来啊!因为他没有做过嘛,他就说我不会做啊!那不会做咋办呢?他就认为自己没有,好像是无意识地就把上帝给他的恩典埋藏了。但是今天教会里面,有多少的信徒,意识到说上帝给我至少有一千。


有人说我连一千都没到,只有五百。要是真这样,他就是第四等的仆人了。请注意!耶稣的比喻里没有讲到第四等,只是讲到第三等。这就是说咱们要承认谦卑也不能过头,你不能说我连一千也没有,那就五百了,甚至有人说五百我也没有,那就一百吧,这样讲就没意义了。耶稣告诉我们,教会里面就有三等仆人,一等仆人是五千,一等仆人是两千,一等仆人是一千。耶稣的比喻是告诉我们,上帝给教会弟兄姊妹的托付,最少托付有多少?一千,最少有一千。那问题是很多的人,对自己那一千都没有一个意识,有些人有一点意识,没有好好去做,那就成为第三等的仆人。的的确确你看到教会里面,谁容易成为第三等的仆人,就是恩赐不明显,人家对他也不怎么关注,弟兄姊妹对他也不怎么关注,也没有太多的什么事要去找他,教会一些重要的岗位,也不会去找他的,无意之中就被忽略了。教会忽略,大家忽略,他自己也就忽略了,就埋藏了。所以这是我们看到传统教会信徒在恩赐这个方面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认识上的偏差。


图片


二、事实上每位信徒的恩赐情况如何

现在我们来看,事实上每一个信徒恩赐的状况如何?这是第二方面提到说,我们不仅是看到传统教会信徒对恩赐的一个理解和认识,我们从圣经神的话语,事实上去看信徒的恩赐,真的没有吗?真的没有用的吗?不是的。信徒的恩赐从圣经真理所告诉我们,如下提几个方面:


1. 每个人最少有一样恩赐

每一个人最少有一样恩赐,认同吗?我想这点是没有一个人能否认的。就算一个人自己觉得他自己真的没用(恩赐),真的不知道能做什么,但是他仍然有恩赐。这也就是在耶稣的比喻里提到的至少有一千,根据他的才干,耶稣给他的托付也是有一千的。但是有多少人有意识到他那最少的一样恩赐呢?很少有人知道。


2. 没有人拥有所有恩赐

没有一个人拥有所有的恩赐。保罗有吗?保罗也没有。你看保罗跟巴拿巴两个人是同工,很要好,但是你觉得在巴拿巴身上的有些特征,在保罗身上有吗?没有啊!所以教会里面每个弟兄姊妹,无论你是同工也好,领袖也好,你只是肢体之一,一个肢体他的功用是单一的,一个肢体他没有办法取代整体,也没有办法取代其他的肢体,这就是没有一个人拥有所有的恩赐。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第二十七节(“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做肢体”)告诉我们,我们这许多的人在基督里成为一体,互相联络,彼此互为肢体。


哥林多书第十二章又告诉我们说,“上帝照着他自己的意思给我们恩赐,岂都是先知讲道吗?岂都是治理的吗?岂都是说方言的吗?”岂都是同一恩赐吗?不都是。就是说上帝给人恩赐,给我是这个,给你是那个,给他是另一个,这个恩赐就好像身上的肢体一样,身上不同的肢体有不同的功用。那么教会里面每个人都有恩赐,都是肢体,就都有他的功用要发挥。所以这从恩赐去看的话,没有一个人拥有所有的恩赐。


3. 没有一种恩赐是人人都有

根据林前第十二章第二十九至三十节这两节经文看。反过来说:没有一种恩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所以需要彼此配搭,相互扶持。保罗被看为很伟大的圣徒与使徒,但他只不过是人,他没有全备的恩赐,他也需要别人服侍与帮助。


4. 你的恩赐是别人不能取代的

你的恩赐是不能够被取代的,即或看上去不起眼,但是取代不了。就拿这只手来说,小拇指最小,但它的工作谁能取代?虽然大拇指是老大,但是小拇指能取代大拇指的工作吗?这都是照着恩赐服侍啊。它虽然最小,但是还是排在第一,来敬拜的时候它排在第一,它的恩赐不能被取代;虽然小,不被看上,但是上帝妆饰他,对吗?圣经说,人以为软弱的那个肢体,更不可缺少,哪一些肢体比较强?骨头啊!骨头很硬,很强啊。哪一些肢体比较弱啊?眼睛是比较弱,眼里面是藏不了沙子的。弱吧?内脏是弱的。所以骨头好像没有太多的保护,就是骨折了,几个月就能够恢复得好了。但是内脏坏了,眼睛坏了,那麻烦了。


上帝配搭的肢体非常奇妙,又各有其功用,跟弟兄姊妹的恩赐对比,的的确确让我们有很多思考。今天怎么去发挥弟兄姊妹在教会的服侍?恩赐是需要去发掘、发挥。上帝创造人跟创造其它的动物,有很大的区别,其它的动物有一些本能性的东西,好像不需要学,自然就会了。人假设不去学,就是成长到二十岁、三十岁,仍不会。这样讲的话,这些方面还不如动物呢!我觉得话不能这么讲,但我的理解是上帝要人去殷勤,上帝在人里面安置了一个系统是其它动物所完全没有的,是需要去像宝藏一样把它挖出来的。很多教会里面的弟兄姊妹像埋藏在地下的宝藏一样,像很多的资源没有被开采出来。


5. 恩赐在服侍中显明

弟兄姊妹的恩赐怎么样显明呢?若他做都没有做,你怎么知道他没有恩赐呢?你怎么知道你没有恩赐呢?你怎么说我没有恩赐呢?可见,恩赐是在服侍之中显明出来的。你担任一些服侍,那恩赐就慢慢地显明。我从来没有做过,你就不可以说我没有那个恩赐。假设你讲道讲了十年了,真的结结巴巴的,你大概真的没有讲道恩赐,因为你十年讲下来了,还讲不出一个什么东西来,那就大概真的没有这个恩赐。如果你做都没有做过,你怎么说自己没有恩赐?所以今天教会弟兄姊妹上手的机会真的太少了,做的机会太少了。所以他的恩赐就是没有被发掘。


6. 每个人都要做恩赐的好管家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做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前4:10)这是神的心意,圣经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上帝百般恩赐的好管家,“恩赐的好管家”,这句话不是指着教会的领袖讲的,这首歌很多教会弟兄姊妹都会唱。就是在彼得书里面,“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做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而是指着教会的管家,不是指着教会的领袖,这一个管家是指着恩赐的好管家,就是上帝把祂的恩赐赐给每一个人,你要把上帝给你的那恩赐管好,照着上帝的心意去管,那你就是这个恩赐的好管家。


图片


三、主给恩赐的心意是什么  (圣灵随己意分赐林前127-11

主耶稣照着祂自己的意思,把祂的恩赐给我们,祂的心意是什么?上帝给我们恩赐除了使我们自己得造就外,至少还有三个目的:


1. 造就教会

恩赐有造就教会的,也有造就自己的。保罗讲说方言就是造就自己,其它很多的恩赐,基本上上帝赐下的目的都是要来造就教会。请思想,你的恩赐都没有被挖掘出来,你能造就教会吗?你的恩赐都没有摆出来,你能造就教会吗?不能。恩赐必须被挖掘出来、摆出来才能造就教会。就如你是主身上的肢体,肢体如何造就身体,就是当它的功用在身体上得以发挥的时候,才能造就身体。今天去挖掘我们的恩赐,并不是要来炫耀,并不是让别人看你我有多厉害,有什么特别的恩赐!


什么叫恩赐?恩赐是上帝给你的,而不是你自己的。既然是上帝给你的,你骄傲什么呢?所以我们不可以把恩赐当作骄傲的本钱,恩赐乃是用来建造教会的。假设上帝把这个工具、恩赐给你,你没有用来造就、建造教会,给你有什么用处?我们举例子,假设教会要安排一个聚会,需要安排后勤,把这个后勤交给一个同工,这个同工会一个人做吗?我们教会的彭弟兄多年来在教会一直担任后勤服侍,不是一个人在做,他有一支队伍,有服侍时就要给大家分工。例如,需要准备多少伙食?谁买菜?谁来打下手?谁掌厨?谁洗刷等等。假设彭弟兄下面有几位同工一起配搭,他把一笔钱交给一位同工,把一把刀交给另一位同工,把一个脸盆交给又一位同工。你觉得这些同工跟彭弟兄一起配搭,拿到这个工具他们要做什么?拿到钱的要去买菜、买东西、买调料;把一个盆交给你大概是要你负责清洗;把一把菜刀交给你,让你负责切菜;把那个铲子交给你,或许请你当主厨。假设交给你的,你把它藏起来,目标能达到吗?达不到。上帝给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恩赐,你的恩赐必须要把它发挥出来,用出来,才能够造就教会。


2. 彼此服侍

恩赐要用来彼此服侍。没有一个肢体说,我去服侍别人,不需要别人的服侍。神的心意,肢体的配搭就是彼此服侍。今天在教会里面,有没有察觉到,有人一直接受别人的服侍,他从没有服侍过别人,这样的人比例还不少。你觉得正常吗?既然是肢体的话,就需要彼此服侍。除非是那个义肢,义肢它可以,也可以做一些服侍。为什么有一些弟兄姊妹他没有彼此服侍呢?只接受服侍,而没有去服侍别人呢?要么他病了,要么他的恩赐、功用没有被发挥出来,若发挥出来,一定是有服侍别人的机会。


3. 荣耀主名

你展现恩赐的时候,不是要告诉人你有多厉害,而是要让神的名透过你恩赐的服侍得到荣耀。


我们怎么看待我们的恩赐呢?有些人会说,这只是恩赐,不等于有生命啊。恩赐不等于生命这话是对的,但是能不能因此就轻忽恩赐?能不能说我们追求生命就可以了,至于恩赐应用就无所谓?不是的。保罗曾经对提摩太讲过这句话,他说“你不要轻忽你所得的恩赐”(提前414),因为上帝把这样的一个恩赐给你,是为了造就教会,是为了彼此服侍,要来透过这一个工具荣耀神的名,我们要去做的,要去发挥的。从第三等仆人最后的结局是受到主的责罚看到,你若是白白浪费神给你的恩赐的话,是不是罪啊?是罪啊!被定罪为“你这又懒又恶的仆人”。交给你的,你不知道主的心意吗?你却埋藏了。你既埋藏了,我何须交给你呢?必要受到惩罚。所以你不知道主把恩赐交给你,将来有一天是要交账的。今天教会里面很多的人,没有为要交这个账而预备自己,他没有这个意识。若有这个意识,他一定会尽其所能去发挥他的恩赐。


图片


四、小组怎样发掘和善用组员的恩赐

1. 小组是发掘、发挥、善用恩赐的平台

这平台虽小,操练的机会却多,自然而然地存在这个特点。当组员们开口说话与分享的时候,他们的恩赐就显明了;只要他们愿意参与服侍,他们的恩赐就被发现了。在小组里面透过小组聚会、活动、具体分派责任去发掘弟兄姊妹的恩赐,小组真是发掘和善用弟兄姊妹恩赐的好地方。在小组里让大家都尝试着去做一些服侍,让大家都参与。很多的事,透过逐步参与多次参与,恩赐就慢慢地被发挥出来了,就有机会去展现他的恩赐。当组长带领大家服侍的时候,他的恩赐就被发掘了。


2. 在参与服侍中被发现

我们再看小组里是怎么样来发掘弟兄姊妹恩赐的?比如,你在人多的时候一起唱歌,人多又有很多的精英,别人会发觉你唱歌好听吗?发觉不了,因为人多。但是当只有十来个人的时候,你的唱歌会不会马上被发觉呢?你这个被认为恩赐一般的人,在小组里看来看去就是你最出类拔萃了,那就你上喽!小组里面你唱歌算是最好了,好像你对圣经的装备是最多的,虽然比起那些传道人你的装备是比较不够的,但是比起你组里其他弟兄姊妹的话你已经是装备比较多一些的了。


在小组里,你分享时,恩赐就会被发掘;在小组里,你唱歌时,恩赐就会被挖掘;在小组里,你劝勉别人时,你的恩赐就被发觉;在小组里,你参与做事时,“唉,这么深藏不露啊,今天才知道你有这个恩赐啊”,这就是参与多了,能够看出你的恩赐。若是在大堂呢?就没这个机会,我们怎么样来认识弟兄姊妹的恩赐?我觉得很多的信徒认识恩赐的时候,他的认识是太狭窄了。要他列出恩赐的话,他可能列出来就这几个恩赐,讲道算恩赐吧,司琴算恩赐吧,领唱算恩赐吧,还有什么算恩赐?探访、关怀。好像我们能具体的摆出的恩赐不多,只有一点点。但是圣经是告诉我们“百般恩赐”,“百般恩赐”到底是多少?是一百样吗?不是一百样,远远超过,百般恩赐就说明上帝很多很多的恩赐。


我们具体地来看,在小组里你的耳朵可能是恩赐,有些人特别有耐心听别人分享,别人分享的时候你都很注意听着,然后一边听着,一边点头,你知道你这样的一个动作,你这样的一个聆听,是上帝给你的恩赐吗?别人没耐心,你有耐心,那你这样去做,对那个分享的人来说,他是得到很大的鼓励!因为你很有耐心听别人,当你去聆听别人的时候,都能够常常换位去思考,理解别人的难处,你这个同情心,你觉得不是恩赐吗?


你在小组里,是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甚至你的热心肠也感染了小组里面其他的组员,弟兄姊妹,请问你那个热心肠不是恩赐吗?说明你的热心肠在小组里发挥作用了。若没有小组,你的恩赐发挥不出来。


还有些弟兄姊妹的声音特别好听,有人说:“某某人,你的声音带着磁性的”,有吸引力,别人听到他的声音,他心里面好像就被振奋起来,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他的声音会特别好听?别人很喜欢听他的声音,不是恩赐吗?是恩赐啊!都是恩赐啊!


你的眼睛是神给你的恩赐,就是你可能看一些东西,会看得特别细致,你的眼睛常常给别人的感受是一个关怀的眼神,是一个理解的眼神。眼睛传神的,对吗?有些人没有,有些人他的眼睛给别人没有带来什么特别。假设别人能够因与你聚在一起彼此分享,彼此关注的时候,从你的眼睛对他的关注带来帮助,你不觉得你是用上帝给你的恩赐去服侍别人吗?你很关注地看着对方,一直是关注支持对方,你给对方是很大的鼓励。


你的口,造就人的口,小组里常常用你的口去鼓励分享,你这个恩赐是被发挥出来。所以这是在小组里一些细节的,具体的东西,其实它都是恩赐的配搭,细微的恩赐都被发挥出来,之所以在小组要参与、要分享,就是一参与、一分享,你的恩赐就显明了。这一课要告诉大家的,就是怎样在小组里发掘恩赐?怎样善用弟兄姊妹的恩赐?这真的是非常关键。很多的弟兄姊妹,在没有参加小组的时候,他在教会里面,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恩赐是什么。只是去参加聚会。但是小组建立起来以后,很多人的恩赐被挖掘出来,肢体功用得到发挥,这就是透过小组去善用弟兄姊妹的恩赐。这就好像一只手去做事的时候,每一个指头的功用都被发挥出来,所以我们作为教会的同工牧者,我们期待在教会里面,能够更好地去发掘、发展和善用弟兄姊妹的恩赐。怎么做?透过小组。


让弟兄姊妹在小组里有更多的参与,慢慢地,他的恩赐就展现出来了。也找到自己在教会服侍的岗位,他的积极性跟过去也就不一样了。今天在教会里面有太多的人,不是因为谦卑说“自己没用”,而是真的没有平台,没有机会,没有一个时刻发挥出他那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恩赐。但是透过小组这几个人,在一起彼此服侍,只要他愿意敞开,他的恩赐都能被发挥出来了。所以我想,作为教会带领的人,一定要常常把这个意念放在心里。教会带领的人,是怎样把教会所有人的恩赐都发挥出来?当教会一些事工需要人的时候,到哪里去找人?到小组里去找人。


前些年我在麦种教会牧会的时候,深刻体会到这一件事,教会有些事工要呼召人,有时候在讲台上呼召人,形式化了,真的觉得没有多大的用处;还有在周报上也把那个呼召写上去,也发现没有几个人过来回应;但把事落实到小组里,让小组长去挖人,让小组长去推荐人。结果,好多人都被推荐出来了。后勤有人做了,诗班有人了,个人布道等,很多的事工都有人去做了,为什么?这就是透过小组,使每一个人,深藏的人也被抓出来了,恩赐从来未被发现的,在这个平台上,也被发现。发现之后就慢慢地训练,最终得到善用。


3. 人尽其才,恩赐就得以善用

平时在教会里再不积极、不主动的人,在小组里都改变了;平时在教会里默默无闻的人,在小组里都被挖出来了。不只是被挖出来,因为恩赐一直在用,越用恩赐就越得到提升。从不知自己有恩赐,到发现自己有恩赐,再被挖掘出来,到在小组一直运用他的恩赐,这样他的恩赐就得以善用。当一位弟兄可能因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只是来聚聚会,又不主动,没人能发现他的恩赐。但在小组里他被鼓励起来与大家分享,不开口不知道,一开口让大家刮目相看,真的让人感觉是金口不开,一打开,出来的如金子般的分享,原来他的分享,那么有条有理,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又看见了别人没有看见的,就这样他在小组有很多的参与,不久他就被提拔起来当组长。在这过程中,因为挑起了服侍的担子,心中颇有压力,所以努力追求,装备自己,慢慢的就变得很有恩赐。所以这一课就讲到发掘恩赐,善用恩赐是小组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图片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