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音频 · 胡牧师 | 整编 · 小蕾
我在许多的地方推广小组的时候,前面总是讲异象部分,很多的教会听了做小组这么好,心里面就很有感动地说:“我们要做小组”。但我总是在激发大家起来做小组的时候泼一盆冷水,意思就是不要太过热,不要太过火。你很热心地去推动小组的时候,要知道为什么要做小组。我真的了解很多的教会做小组的时候是跟班的,别人做他也做,所以他的小组就做不好。
我在上一周去我们老家一个教会,跟他们的同工、小组长、领袖在一起交通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你们教会当时为什么做小组啊?”他们同工就是这么回答的:“别人做我们也做。”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跟潮流,你若是觉得别人做你不做,好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我劝你不要轻举妄动,不要随便去建小组,因为你的思路不对,你的看法不对。为什么我要做小组,教会要推广小组?要问自己,要问我们自己的同工,否都明白为什么做小组。别人做你也做,那么你就是跟班,跟班的话到最后别人不做你也就不做了。别人画的葫芦可能画得很美很有艺术感,你也照样子画葫芦的话,你是画不出来的,因为你里面没有那个艺术感,你里面没有那个意识,而别人里面有,所以不要照抄照搬,搬个外面,没用的。还有人建小组的想法是:“小组好啊,你看跑到教会聚会那么远,小组就在我们隔壁,多好啊!”为了近,为了方便而建立小组的话,那我告诉大家,你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建小组,这个小组是做不好的。
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平时教会的聚会是距离远的人来得比较早,还是距离近的人来得比较早,是距离比较远的人。为什么?正是因为路途上遥远,恐怕有耽误,所以早做准备,他自然就提早到了。那近的人呢,如果聚会的地方歌唱起来,他在家里会听到的,好像很安静的嘛,就在家里磨磨蹭蹭地这里搞搞那里搞搞,听到歌声响起来,看时间还没到,又磨磨蹭蹭这里搞搞那里搞搞,然后他就是赶那个点儿,甚至有时候觉得他这里走过去就几步路,这里搞,那里搞,那个近的人反而迟到了。所以教会的发展,更好地去牧养教会,不是因为这一些因素。那还有人说:“你看我们几个人关系多好啊!来,我们建立一个小组吧。”
要注意啊!建小组不是我们比较讲得来而建个小组,假如这样的话可糟糕了,在教会里面你们几个人讲得来建一个小组,他们几个人讲得来建一个小组,结果是你讲我,我讲你;你攻我,我攻你,就成为拉帮结派了。试想,耶稣建立的门徒小组,这十二个人是说得来在一起吗?不是的,这些人凭着他们自己的话根本是说不来的,因为差异太大了。但是主耶稣透过门徒小组的建立,慢慢地去改变他们的生命,使他们在这个小组生活的过程里面,慢慢地生命得以更新。所以小组不是因为我们几个人讲得来而在一起,这不叫同心,讲得来在一起的话,有点靠近结党,当然好事讲得来没问题,假如坏事讲得来,不是到一起去干坏事了吗?所以建立小组不是因为彼此是否讲得来。
有些人说:“小组好,你看我们在一起感觉不错。”注意,建小组如果是要找感觉的话,告诉大家最不靠谱的就是感觉,因为感觉每一天都不一样,感觉的变化很大,有时候有那种感觉,有时候没有那种感觉。若你进小组只是凭感觉的话,觉得今天感觉好就在一起,明天感觉不好就解散吗?理由就是现在没感觉了,或者感觉不好了。所以有些教会,刚开始建立小组的时候,感觉很不错,因为有新鲜感,后来做了一段时间,疲累了、老油条了,就又变成另外多一次的聚会了。所以小组也存在危机,并且你不注意的话也会沦落于一种形式,所以这一点要时时提醒自己。我们建小组,都不是这些原因,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建小组呢?接下来有很多课的内容,我就一个一个很具体地讲解。为什么教会要建小组?为了圣徒的团契,更好地去做团契,用小组达成团契。为了教会的牧养,为了实践使命,为了更好地服侍,为了每个人恩赐都能用出来发挥出来,还有透过小组驱使弟兄姊妹灵命更好地成长,下面将会很具体地逐点跟大家分享。
第五课是“爱的团契家的温馨”,要建成怎么样的小组,这是推广小组的牧者必须要清楚的,把你的小组建成爱的团契,有家的温馨,是应有的目标。假如你的小组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就没有达成小组的目标。这一课主要是让大家思考团契,怎样正确地理解认识团契。
一、团契的定义
我小时候在读圣经之时,在圣经里面没有读到“团契”这一个词,你们在和合本圣经里面有读到“团契”这一个词吗?也没有对吗?现在其它的译本把“团契”这一个词翻译出来了,你们若是有吕振中译本的话,就知道吕振中译本把“团契”这一个词都翻译出来了,那和合本圣经里面团契这一个词翻译做什么呢?有好几种翻译,更多翻译的是“相交”,不是吃的香蕉,是相互交往沟通的这个相交。在和合本翻译里面还有一处翻译为“彼此交接”,就是使徒行传第二章里面翻译的“彼此交接”。哥林多书里面有一次翻译做“感动”,圣灵的感动,其实就是圣灵的团契。还有一种翻译做“有份”。团契这一个词基本上是指着上帝与人之间的相交,或者基督徒和基督徒之间的亲密互动地相交。今天我们教会常常会把团契这一个词名词化,就是去用团契这一个词的时候,只是名词的用法。举例说“青年团契”、“大学团契”、“中老年团契”、“艺人团契”、“学生团契”等等,这都是名词的用法,其实圣经原文的团契这一个词不是名词的用法,是形容词的用法,就是说团契它是表达的一种状态,团契它是要表达基督徒在一起相互沟通的那种氛围,要去形容这件事。但很多的教会对团契的理解只是名词,并对其功能的认识与呈现是模糊的。对它形容词的这个理解或者说是表达一个动态,很多人不理解,这一课我们要花一点时间深入去思考团契。
我不知道你们第一次看到团契这一个词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看到?我说一下我自己,我自己第一次看到团契,具体的时间已记不清楚,反正就是小时候,大概就几岁,在诗歌本上。因为我们诗歌本都是把歌分类的,有纪念的诗歌、敬拜的诗歌、团契的诗歌,有一类的诗歌你翻开看的时候上面就写着团契诗歌。那个时候不理解什么叫团契,就连我已经在教会服侍好久了,我对团契仍然不理解,只等到我去开展小组事工的时候,一开始对团契也是模糊地理解,那后来才慢慢地深入地去认识了解。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你是怎么解释团契的?有很多的人对团契的定义和概念很模糊,所以很多的教会做的团契不像团契,看起来是建了团契但是没有达到真正的团契,因为他们对团契的这一个词的认识很模糊,所以没有办法把团契做得更好。那你们对团契的理解是什么?什么叫团契?团契就是简单在一起吗?在一起聚会并不见得是团契,并不见得有团契,因为有人天天聚会但是没有融入团契,所以我们先从新约圣经里面看到团契这一个词的解释。
“团契”这个词有三类的意思:一类的意思是享有一份,享有一份是指我们是在基督里爱的团契,就是说我们享有一份从基督里而来的爱和恩典。约翰曾经在启示录书说到:“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份。”其实那个“有份”就是团契的一种表达,这个是享有一份;还有一种意思就是给予一份,神的心意基督徒不是独善其身,独享基督丰盛恩典,你若独享,就没有团契。假如所有的人都拥有,而每个人只顾自己的,那就没有团契。你拥有了,给予没有的人一份,你的这个动作就是团契。在哥林多后书第八章里面提到的为圣徒捐钱,这个“捐”字,吕振中译本翻译做“团契捐”。也就是说,外邦的教会给耶路撒冷的圣徒来捐钱的时候,这样的一个举动就是团契的举动,因为耶路撒冷教会穷乏了,很多的圣徒生活过不下去了,所以外邦的教会在保罗的带领号召之下,他们为耶路撒冷教会穷乏的圣徒捐款,去帮助他们,这样的一个动作,保罗称它为“团契捐”。这是说明什么,就是说你很丰富,而别人没有,你应该怎么做?你有团契认识的话,你应该是懂得分享给予一份。那享有一份的人、都能给予一份,别人即或没有,也就不缺了,因为有人给予,那大家就可以共享主的恩典。所以团契有享受、有分享、有共享之意,团契既是表达这个意思,所以我们教会的团契在主的里面,弟兄姊妹都是一家人,我们的互相互动,就很真实地体现了家的温馨。
比如说当时使徒时代的教会,有一种的吃饭叫做“爱宴”,当时聚会在一起吃饭的,怎么样的吃法呢?大家都带食物来的,你想一下,穷的人都穷的揭不开锅了,能带食物来吗?两手空空过来。那富有的人富得流油了,这些人尽是带好吃的,很丰富的。原来的意思是富足的带食物过来要跟那些贫穷的一起来分享,贫穷的虽然是空手过来,但是不至于饿着肚子,因为富足的跟他们一同分享神的恩典。结果哥林多教会中富足的人坐在一桌,贫穷的人坐在一堆,贫穷的人都没带食物,大眼瞪小眼饿着肚子回家去,那富足的人呢,就大吃大喝、吃着撑着,并且那些带葡萄酒过来的都喝醉了,这就变味了。原本好好的爱的团契,好好的爱宴,变成分门别类,富人瞧不起穷人,这个还像神的家吗?所以保罗责备他们,这是提醒我们团契要有实际的意义。团契让我们意识到分享,上帝给你的和给我的一样吗?我有的不一定你有,你有的不一定我有。各管各的,井水不犯河水,这不是基督徒团契的概念。基督徒团契概念是我没有你给我分享,你没有我给你分享。那分享什么,都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呢?一般来说是有四个层面的分享。
1. 物质方面
假设一个人懂得把上帝给他丰富的物质给别人分享,你就很懂得团契,外邦教会在财物上捐助耶路撒冷缺乏的圣徒,这就是分享物质,给予是基督徒常常要做的。
2. 属灵经历方面
你有经历的事不一定我有经历,我有经历的不一定你有经历,假如各管各的话,我们互相就没有联系了,我们的生命也被孤立。若我们在一起分享生命信仰的经历,分享你是怎么感受神的爱的,我是怎么经历神的恩典的,那样在一起分享讨论的时候,我们的领受就更丰富了,所以在小组里分享属灵的经历是非常有必要,可以彼此鼓励、彼此坚固,加强信心。
3. 在神的话语方面
每个人领受话语的多少都不一样,相比之下传道人领受的话语会比较多一些,所以有更多的讲解,但是其他的弟兄姊妹也有领受话语,但传统之下信徒因为习惯听,他们就不习惯分享,也不愿意分享。他们会以自己是平信徒的理由推辞不分享,或说自己不会分享。若有传道人在,他们就说“你是讲道人你很会讲就你讲嘛,我就听好了”,这样他就没机会分享,没有分享也就没有融入团契。既然是团契的话,每个人都需要分享,你读经的亮光,我灵修的心得,他被神话语的光照引导,大家都在一起常常有些分享的话,这个团契就活了,所以基督徒需要常常在一起分享神的话语。
4. 苦难方面
当一个团契的弟兄姊妹在一起,都彼此走进对方的苦难,表明他们已经有很深的团契了。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或成为“患难之交,”能表明两个人是同甘苦共患难、同舟共济,那个团契就真的是非常美非常宝贵了。所以我们的团契不是搞一个外表的形式,当我们发展教会小组事工的时候,要时刻提醒的就是不要只是把我们的小组流于一种形式,而是要有很实际的团契意义。
什么叫“团契”?我读了《标竿人生》关于“团契”那一周内容的时候,很有感触,我会把里面的一些话摆出来跟大家分享。《标竿人生》这本书里面第十六天有这样的一句话说:“真正的团契,不只是参加聚会,真正的团契也是一起经历生命。”一起经历生命,包括无私的互爱,就是你不只是领受的,不只是接受的,要懂得彼此相爱,真诚地分享。
今天很多的弟兄姊妹在教会里面从不懂得要分享,若你叫他分享,他推脱说不会,就把你推掉了。很多的教会小组建立起来以后,很多的人也有这样的问题,我常常听到有人说:“哎!我们教会咋办?我们小组里有人不分享啊,怎么叫他分享,他就不开口,他就没有分享的意识。”团契是必须彼此之间都有真诚的分享,还有实践服侍,就是都要去做“彼此服侍,有牺牲的付出,有同情的安慰,并且实践圣经里面有关彼此的命令”这是华理克牧师对团契的定义。
从教会的五大功能,看传统教会的团契:敬拜、团契、教导、服侍、宣教这五大功能方面,不同的教会其实都有不同程度的一些重视安排。礼拜是来回应敬拜,礼拜事工是要来表达对神的敬拜,那我们的讲道、查经、培灵、上圣经课程,这是表达我们要把神的话语教导给神的子民。而我们弟兄姊妹参与一些服侍,就是爱人如已地去服侍。今天也有传福音、宣教等等,一些宣教大会等等,这些都是要去完善教会的宣教的功能。那团契呢,许多教会就没有怎么体现出来。有些教会看到别人有一个团契,我们也做一个,但是不懂得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团契,就如很多教会在发展的过程里面已经失去了团契。怎么能感受到这个教会有很强的团契或是很弱呢?有一个可以测试,就是当进入这个教会聚会时,有否感受到家的氛围,在这里聚会的人,对这间教会家的感觉如何。假如这间教会的弟兄姊妹在这间教会里面没有一种体会到家的感觉,这间教会团契几乎没有,所以团契表达了家的温馨。假如教会里面的每一个弟兄姊妹在教会都有那一种的归属感,到教会就像到家了一样,证明这间教会团契就强。
二、团契的四个特质
第一,就是在生活上要彼此关怀;第二,是在属灵上彼此鼓励;第三,有软弱彼此担当;第四,有喜乐彼此分享,这就是团契。所以你要衡量一下你教会有没有团契,你教会的所有的弟兄姊妹彼此之间有没有团契,就用这几个特质去量一下。在生活上有彼此关怀吗?
1. 在生活上彼此关怀
你所在小组的组员彼此之间有生活上彼此关怀吗,还是只是聚个会。在我了解之下,一些小组除了一周两个小时的聚会,在一起形式化地查一段经文,然后做一个祷告,在生活上就没有彼此的互动,这样的团契还不像真正的团契。所以我们小组弟兄姊妹在一起是需要在生活上懂得彼此照应。
2. 在属灵上彼此鼓励
我们一起走在属灵的道路上,我们都有软弱的时候,我需要你的鼓励,你需要我的鼓励。当一群的弟兄姊妹在一起常常有彼此鼓励的时候,他们之间就有团契。各位,别人有没有鼓励过你,你有没有鼓励过别人,有人从来只是接受关怀接受鼓励,他从来不去鼓励别人,他从来不去关怀别人,那这样的话就只是单向的,所以团契是需要互动的、双向的。
3. 有软弱彼此担当
团契的功用就是让我们在软弱之中扶你一把,否则的话这个团契只是天天搞热闹了。在软弱的时候扶你一把,这才是关键所在,这个团契的功用就发挥出来了。
4. 有喜乐彼此分享
你有喜乐的时候,是想藏在心里面,还是想要跟别人讲?你有喜乐时最想跟谁讲?一定是跟你关系最好的人。所以小组里面的弟兄姊妹,有喜乐都要彼此分享。我们中间参加小组的,你去看一下,你小组的成员每周在一起都有彼此分享喜乐的事吗?有分享感恩的事吗?都有分享彼此有什么软弱、重担吗?都有分享和鼓励吗?有属灵上的鼓励吗?没有的话这叫什么团契?这只是一个聚会了,真的很多教会就多一个聚会。所以我们去建小组,要知道这个小组就是团契,每个信徒都需要这样的团契,都需要这样有回家的感觉。的的确确圣徒的团契,让我们在最危机的时刻,最痛苦悲哀的时刻,最怀疑挣扎的时刻,彼此之间感受到肢体的帮助。我们需要有一小群的基督徒朋友,用信心彼此扶助、共渡难关。其实人不需要多,人多了有时还凑热闹。小组就是让弟兄姊妹,不同个体之间在小组里面建立关系,然后彼此用信心来扶持、彼此扶持。
一个人在艰难的日子里,他若没有团契就会很孤单;一个人面对苦难的时候,假如他一个人顶着,会压得透不过气来。你在苦难挣扎的环境中,如果有人一直在你身边陪伴着你,你的团契成员、你小组的成员,一直在你旁边鼓励你、默默为你祷告、默默支持着你,让你心里面有了支柱,这就是神的心意要透过团契使我们得到帮助。在小组当中,即使你觉得上帝好像远离你,都不听你祷告的时候,让我们明白基督的身体却很真实可见。或许,在那个时候,你会觉得上帝向你隐藏,但祂透过基督的肢体围绕着你的身边来帮助你,有体验过这样的小组团契生活吗?是偶尔,还是常常呢?所以要透过小组有一个正常的聚会,让弟兄姊妹都能有机会体会到,这就是团契。团契在一起就有这样的互助、互相勉励、互相扶持。
三、传统教会团契的状况
1. 团契只是多一场聚会
我们再去思想,传统聚会的团契如何。虽然我们前面提到了,我们要再三地去提这一件事。传统教会的聚会是看重与神的相交团契,忽略圣徒之间的团契,更多的是单向地领受,缺少互动、交流、谈论。弟兄姊妹有事找谁啊,就找牧师传道,忽略了圣徒之间的彼此扶持所带来的成长和祝福。更多的是我讲你听,教会没有提供这个相交的平台,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如果你比较主动的话那还好,没有主动的话,成年到头你就一个人闷在肚子里面。传统教会绝大部分的弟兄姊妹就是单向地聚会领受,没有团契的,缺乏团契相交。
2. 办团契的目标不清楚
那有些教会就算建立了团契,他建立的团契是没有相交、没有表达真正的团契。有些教会建团契只是给那些没时间做礼拜的人有一次聚会,另有一些看别人建,他们也建,没有异象目标没有清楚理念,他们的团契靠讲员吸引人,多一次类似于礼拜的聚会,所以下面就要跟大家分享,为什么团契要用小组的模式去做?很多的教会看到别人做青年团契,自己也做青年团契,当你去问他为什么做青年团契,他的回答各有不一样。我去一个团契,我问这个团契的弟兄姊妹,他们这个团契开始是怎么建立的?他们就告诉我,他们看到有一些年轻人,礼拜天没时间去做礼拜,所以希望能够有一个团契。我对他们说:“你们的团契是补礼拜吗?你们的团契是取代那个礼拜吗?”
假如一个教会建立团契只是去补礼拜,那它建立起来的就不是团契而是补礼拜,就叫礼拜,或者就是青年礼拜、青年崇拜,或者是晚礼拜。白天没空聚会,晚上给那些人补一个礼拜,补礼拜的概念和建立团契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几年好多教会,邀请我去给他们教会的团契转型成为小组,为什么团契要转型成为小组,就是因为他们教会的团契没有真正地达成团契。原因就是人多了无法深入团契,人一多的话,有人就闭口不说话了,闭口不说话就没有融入那个团契,那一个人也就不算团契。当超过十个人在一起,内向的人若不主动地提醒他,他就不开口、不分享、不参与,他就是一个旁观的态度,只是参加聚会,但没有参与团契。之所以说团契是用小组的模式去表达,就是更加深入团契。
我发现很多的教会在做团契,但是它在团契里又分小组,比如说他的青年团契有五十个人,晚上聚会讲完道以后,把五十个人分做几个小组,然后再让这些青年人在小组里另有一个沟通。他们为什么在聚会讲道之后,还留出时间分小组一起交流呢?就是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前一种的聚会是单向式的,不可能达成团契;另外,人多了无法照顾过来,人少照应起来就方便了。这是为什么团契要用小组的模式去做的原因,就是因为人多无法深入,无法真正意义上的达成团契。
四、小组达成团契
1. 促成圣徒相交
小组是怎么达成团契的呢?小组之所以达成团契,它的优势就是小组达成圣徒相交。我们已经提到了圣徒相交就是团契,小组达成圣徒相交这个意思我们看看圣经是怎样的说明圣徒相交的。在约翰一书第一章第一至第四节,这段经文告诉我们生命之道显现,我们要去经历,还要去传递,然后共同在生命之道里面一起团契。第三节约翰对当时的弟兄姊妹说: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这个是圣徒之间的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这个是人跟神的相交。那这个就是很具体地讲到基督徒的团契,小组达成相交。
• 我们的神是相交的神 为什么说我们的神是相交的神呢?就是说我们的神祂的本身就有完美的相交,假如我们的神只是一个位格的话怎么相交,我们的神有三个位格又是一体,叫三位一体“父、子、圣灵”,“父、子、圣灵”三个位格都是独立的位格,但是又是一位真神,一位真神祂里面有三个位格。这三个位格彼此之间的那种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一个关系,我们无法去描述。各位,我们去上神学的话,都会学到我们的神是三一真神,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我们正统教会一再地强调否认三一真神的话,这样的一个信仰就是一个异端的信仰,那我们有没有思想过三一神只是教义吗?只是一个教条吗?跟我们今天的团契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今天我们教会圣徒之间的团契生活,只不过是效法三一神的关系,教会的肢体团契是效法三一神的相交那样的一个团契。耶稣在约翰福音第十七章中间曾经祷告说:“父啊我们怎么合一,求你使我的门徒也怎么样地合一。”耶稣祷告意思是:父啊!我们的关系如何,求你使我的门徒的关系也像我们的关系。所以基督徒信耶稣以后如果只管自己独善其身,只顾自己各管各的,那么他根本不认识我们的神是三一的神。既然你认识我们的神是三一的神,祂把祂的生命赐给我们,就不是那个孤立的生命,祂赐给我们的生命是相交的生命。就是说你我这个生命要透过圣徒的相交,使我们这个生命才能够像三一神的那一种相交,那种的美好,我们信仰的美好精华就显明出来。“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这经文我们都会背,但有没有去思想这句话,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第一位格和第二位格之间的那个关系,在永恒里面对面的相交。圣经怎么表达父子的关系,说:唯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把他表明出来。这句话会不会让你觉得耶稣蛮娇气的,这么大了还在父的怀里,我们弟兄成人以后还会躺在父的怀里吗?一般不会,那圣经这样的表达到底是什么意思?父的怀里其实就是表达耶稣基督跟父神的那一种亲密的关系没有第二个人能取代,没有其它的关系能够像耶稣跟父那样的亲密。所以三一神怎么样地相交,我们基督徒和基督徒之间的生命,个体和个体之间也需要有很好地相交。
• 我们的信仰是相交的信仰 《使徒信经》大家都会背,很多的教会做礼拜的时候,都是背使徒信经的,许多人是背下来了,但对使徒信经里面真正的含义并没有好好地去思考。使徒信经有十二条,其中有一条是“我信圣徒相通”这么精要的信条,其中有一条就是表达圣徒之间的那种团契相交相通,可见初代的教会,使徒们是非常重视圣徒肢体之间的相交。我过去是不善于跟人交流的人,是关门闭户的宅男,在成长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朋友的,原来在家里的时候就是关起门来在房间里不出去,有人说我像女孩子一样。我在教会成长的过程中,也的的确确发现自己生命中的这缺失,就是缺少这一种团契相交。你思想一下,两个基督徒,一个基督徒在信仰成长的过程中,有正常地跟其他的基督徒保持一种圣徒定期的相交,另外一个基督徒在信仰的成长过程中,从来是独来独往的,请问你觉得哪一个人生命成长得更好?是第一个,为什么?因有肢体相交、圣徒相交、团契带给他的成长,我们的神是相交的神,我们的信仰是相交的信仰。
• 我们的生命是相交的生命 透过小组促进每一位弟兄姊妹彼此之间都有相交,不是少部分人,也不只是那些追求渴慕的人,连那些不追求、不渴慕的人教会都给他们创建平台,让他透过在小组里面也跟其他的圣徒互动起来。我平时很喜欢听那些弟兄姊妹进小组以后,分享他们的成长。我前天在南通那边,他们的小组长都在分享,在进小组以后,他们从被动变成主动,他们的个性从内向变得开朗,就是透过这样的一种的相交互动,使生命不再一样。我们继续思想,小组是怎样达到圣徒相交和团契的呢?
2.小组中学习分享
小组中学习分享就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开口。请思想一下,假如我们一群人围成一圈交流沟通,十个人中有九个人开口了,有一个人没有开口说话,那这一个人坐在那里他存在的意义大吗?真的不大。那这就是说你分享了,你的价值在那个环境在那个地方就被体现出来了,若没有分享,你在不在那里,好像真的是有你不多,没你也不少,但是你若分享出来就不一样了。还有在分享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越分享就越会分享。其实我过去真的不懂得分享,现在我觉得我会分享了,因为我有过很多的沟通分享。我过去只喜欢在台上讲,在台下我就根本不懂得跟圣徒之间相交,现在却倒过来了,我倒是不大喜欢上台讲很多,也可能跟我现在推动的这个事工有关系,反倒是愿意坐下来跟弟兄姊妹有一些亲密的交流互动。分享的时候,你会有很多的得着。比如说我们十个人一起听道,听完道以后不分享,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你得到一点我得到一点,那久而久之就忘了。在听道以后,假如我们十个人坐下来有一个分享,你把你今天听道的心得分享一下,我把我今天听道的心得分享一下,如果十个人一起分享,会有什么结果?就对刚才所听的道又复习一遍,每个人分享一点,十个人就十点,你分享的跟我分享的不一样,那你我分享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又可以互补,又可以更好地长进,所以真的很美。
有些弟兄姊妹他进了小组,如果不懂得分享怎么办?先要告诉他小组就是为你去分享而预备的。假如一个教会,组长能够引导他的组员认识到去小组不是只带耳朵去听的,去小组也要把嘴巴带过去,也要分享的,他进小组首先就自己意识到我去小组需要有所分享的话,那不用你催他,他也主动地开口分享了。请问大家今天传统教会里面的弟兄姊妹,有多少人在聚会里面有主动分享的那个意识,不多对吗?总是很客气地说:“你讲吧,你讲吧,你讲一样的,我就听好了。”小组要把这种状况转变过来,就是要告诉组员你进了小组,小组是一个团契,没有分享你就没有融入团契,你分享了你才真正意义上的融入团契。比如说你们在一起分享,你们分享得很好,我就一个人,你们请我分享,我却说:“你们分享就可以了。”我的心态就把自己看为一个旁观者,没有融入进去。小组达成圣徒相交,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分享,透过分享我们可以得到更丰富的话语,可以得到更丰富的属灵祝福等等,这就是小组如何达成圣徒团契相交。
分享当然并不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我察觉到一些教会团契分享的时候流于说教,就是说他们在一起谈论分享的时候,只是听起来每个人都很会教导别人:弟兄姊妹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听起来大家都很会教导,但是发现弟兄姊妹在分享的过程中,心门还是关闭的,心里的事不掏出来说,这样的话真正意义上生命关系不能建立起来。我感受到基督徒新生命成长有一个危机是什么?就是信主年日久了、传道时间久了、服侍时间久了,就容易戴着假面具,表面看上去全职服侍,讲道同工几十年在教会服侍很属灵很敬虔等等,但是里面怎么样只有自己跟神知道。那向谁倾诉啊?跟谁讲啊?没处讲,不知道跟谁讲,特别是传道同工,觉得跟信徒讲的话怕跌倒他们,你一个传道人都这个样子啊!所以有时候传道人到一个地步,有苦说不出来,传道人其实也需要有传道人的团契,教会的同工在一起需要有同工的团契。
有些教会开展小组的时候,只是信徒进小组,同工没有进小组,那些弟兄姊妹就问,你们同工怎么不进小组,怎么对小组爱理不理,一点负担都没有!其实啊同工要建立同工小组,同工建立同工小组后,再去训练人。同工小组自己本身是一个团契,那这样的话同工不只是一起在服侍,还有真正关系上的建立。让我们在小组那一种的分享,不是高谈阔论一些属灵的大道理,而是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包装打开,把自己里面的东西勇于透露,敢于把自己的软弱一面跟弟兄姊妹分享,让我们一起彼此代祷,这就是在团契里你要分享的。
很多人在团契里面是教导型的,而没有真实地把自己的心门打开,心跟心地交流。假如一个团契弟兄姊妹在一起打开心门,有心跟心地交流,这个团契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你知道人跟人在一起,从人沟通的话题和谈论的内容,可以了解他们的关系怎么样。有些人碰到不认识的人,连个招呼都不会打,有些人碰到熟悉的人打一个招呼就过了,有些人碰到比较熟悉也会聊。聊什么?聊一些外在的事情。而关系最好的人在一起聊什么?内心的、掏心掏肺的话题。我真的期待我们的小组建立一个很亲密的团契,弟兄姊妹在这个小组里面能有安全感,能够把自己里面的东西分享出来,这样真正地把这个团契体现出来。
3. 小组使人人都参与
小组达成团契,小组因为人少,每个人有机会分享,每个人有机会参与。我对解释参与和参加是两个概念,今天很多的人是参加聚会,但是没有参与进去,就只是坐在那里看戏一样,只是坐在那里作旁观者,所以小组是要激励每一个人都来参与,破冰参与、敬拜参与、话语分享参与、服侍参与、很多的活动参与。有时候在小组里面,有人被称为角落派,小组人是来了,但是他不是围成一圈坐在一起,而是自己搞一个凳子坐在角落那里,别人呼招他,她就说:“我坐在这里一样的,听见的。”很明显他自己坐在外边的时候,他的心是没有参与的。所以既然是一个小组是一个团契,就要愿意参与进去。
4. 小组建立肢体的关系
还有小组怎样达成团契?团契就是关系,我们有没有感觉到教会里面有时候的关系真的很紧张,很成问题。我有一次去听一个老师讲课的时候,这个老师说:“小组不是活动是关系。”我开始对这句话还不怎么理解,后来我明白了,对的,小组不是活动而是关系。一些的教会圣诞节前两个月小组停止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是为预备圣诞节目。当小组圣诞节过后,组员对小组就会冷谈了。圣诞节之前会停小组聚会,说明一个问题,他们对小组的认识还不够。假如真的看重小组,圣诞节之前不会因为演节目的缘故牺牲了这种的关系。今天这个社会上,人跟人的关系存在着信用危机,今天人都是关起门来的。假如教会在这个时代能把肢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好的话,在这个时代就能为主做美好的见证。所以假如我们以后要去带小组,一定要去思考,你的小组建立到今天,你小组里的组员,弟兄姊妹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因为小组的建立而增进关系,假如没有的话,你这个小组还不理想。所以小组就是要促成弟兄姊妹建立亲密的关系,这是之所以团契要用小组去做,真正原因就在这里。
这一课跟大家讲的就是,小组是爱的团契,有家的温馨。什么叫团契?传统教会团契怎样?为什么团契要用小组的模式去做?小组是怎么样地达成团契?听了这一课以后,我们大家对团契的理解是什么?这一课的内容给我们的这个认识和感想的帮助又是什么?你觉得建立小组,首先应该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有没有给你去建立小组指明一个很明确的方向呢?
*小组讨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