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音频 · 胡牧师 | 整编 · 小蕾
第一课 | 耶稣有样,我们照办,重建小组门训事工58:55进度条 0%
耶稣是我们的主,我们是祂的门徒,当然要“耶稣有样,我们照办”。无论在哪个方面,祂给我们留下的榜样都是整全的,并非只是其中某一件事或某一部分,乃是“凡事”上的榜样。信靠耶稣,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效法耶稣基督,祂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我们是耶稣的门徒,就要有样学样,照着耶稣所做的去做。每个教会都希望可以聘请到一位有影响力的牧师或传道人来牧会。设想,如果今天我们有幸请到耶稣自己来牧会,你觉得耶稣会怎样做?祂会不分昼夜,走访家家户户,到处劳碌奔波吗?显然不会这样。若要了解耶稣的牧会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白耶稣在世传道的三年多时间里,祂没有建立过任何一间教会。地上有形的地方教会,例如耶路撒冷教会是在五旬节圣灵降临的那一天,才正式建立的。尽管如此,祂却为了教会建造的目标,预备了最好的材料——门徒(即学习者、跟随者、效法耶稣的人),所以若问“耶稣如何牧会”?我们的答案是“带门徒”。假设,耶稣在我们中间亲自来牧养我们的话,祂会怎么做?祂仍会这样做——带门徒,而不是亲自围绕着那么多人团团转。在世上,耶稣所做的重大事件中,若只讲一件就是祂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恩,这是最关键的大事;若我们再提到第二件大事的话,那一定是祂带门徒——训练十二个人。耶稣在世时,虽然到处讲道、露天布道、医病、赶鬼……十分忙碌,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但是耶稣工作的时候并非只是一个人。无论祂到什么地方做工,或进城或下乡,总有徒弟跟随其后,就是那十二个门徒。有传道人说,耶稣将百分之九十的时间花在了这十二个人的身上,所以耶稣的工作重点就是训练十二个门徒。三年多以后,耶稣对祂所训练出来的这十二个人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耶稣自己只带十二个人,却叫这十二个门徒去使万民做祂的门徒,真是任重而道远啊!从开始挑选和训练门徒时,耶稣就有非常清楚的异象,祂看到了三年以后、三十年以后,乃至几千年以后的今天的事。祂先是自己殷勤地做,然后拣选、训练十二个门徒,花大部分时间经营这少数的人,再透过这少数的精兵去得着普天下的人,正是这样的策略使基督的影响范围和深度如此之广之深。耶稣带门徒的原则就是“二八原则”。当时,耶稣所到之处皆是万人空巷。许多人看到耶稣行大神迹后,就迫切渴望耶稣来医好他们的病,所以耶稣处处忙得不得了,但是医病并不是耶稣的工作重心,祂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来训练跟在祂后面的这十二个人。带门徒就是要建立少数,成全多数。如果你要牧养一百个人,并且有一百个小时可以自由支配,那么如何分配呢?一种方式,你可以一人独揽,把时间平均分给每个人一小时,去关怀和牧养;另一种方式,你去建立一百人中间的少部分人,然后使这少部分的人再去成全多而又多的人。这后一种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带门徒的策略。在耶稣心中,门徒真的是太重要了。若能够得着一批忠心的门徒,这个世界将会不一样。但在教会里,稀里糊涂的人大有人在,真正称职的门徒却不多。然而,世界的改变不在于来凑热闹的人,也不在于只在圣诞节参加聚会的人,而在于是否有称职的门徒(榜样)在他们的社区当中,而且他们能否在所处的环境中带出属灵的影响力。透过拣选、培育和使用门徒,使他们来影响这个世界,这是耶稣在世上三年多工作的目标之一。耶稣牧会的哲理就是训练十二门徒,派他们去使万民做主的门徒。在祂传道的过程中,面对工作中诸多的需要,祂先是自己做,然后呼召、训练人起来做,最后把大使命托付在祂所训练出来的这批人身上。祂不是盲目地做事,而是目标清晰地训练门徒。耶稣来到世界并不急于去建立教会,祂足迹所到之处,远远比不上今天我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按圣经所说耶稣传道的足迹遍满犹太全地、加利利、约旦河外、叙利亚等地,但全部面积加起来也就那么一点点大,比起大中国的话只不过是弹丸之地。那么耶稣为什么只是在一个小小的巴勒斯坦地传道了三年,而不去当时世界最文明的罗马帝国传道呢?由此可见,耶稣工作的重心和异象并非是周游世界,乃是要得到这十二个门徒,再由十二门徒去得着万民,建立教会。在门徒训练的最后时刻,耶稣交代了大使命。使徒行传第一章中的第八节:“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经文里讲到的“你们”就是祂所训练出来的门徒;经文中的“见证”所要表达的不是动词的“见证”,而是名词的“见证人”。换句话说,耶稣的门徒站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耶稣的见证,让别人看到不一样,所以耶稣心中的异象是得着十二门徒就得着全世界。我们很多人都做过师傅,或者当过学徒。做师傅的怎样带徒弟呢?一定是先把一些理论知识讲给他听,然后还要做给他看,因为这是一项技能的传授。师傅拿起工具,教学徒工具要怎样拿、怎样使用,如此示范给学徒看。之后,讲也讲了,做也做了,紧接着就叫学徒跟着他做。根据实际学习和操作情况,师傅或者夸奖几句给他鼓励,或者责备几句进行指点。如此反复,直到学徒可以独立完成操作。当理发师觉得学徒学得差不多了,若有顾客来时,就会让他上手,然后师傅站在旁边看,当他剪得差不多时,师傅最后稍作修改就完成了。当学徒学成出师,他不只是自己去做,也需要会带学徒,任何一门的艺术或技能都是这样代代相传延续下去的。耶稣带十二门徒的时候,祂的教训是普世的任何一位老师都无可比拟的。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是国人所敬仰的,但若把孔子的教训与耶稣的教训比较的话,真的无法相比。耶稣收门徒以后,首先祂是讲给他们听。耶稣讲道的过程里,绝大部分的讲道和教导的内容,是讲给十二个门徒听的,其他人只不过是旁听生。为什么这么讲?请参见马太福音第五、第六、第七这三章中的“登山宝训”。耶稣到了山上,一口气就教导了那么多宝贵的天国真理。第五章开篇就说耶稣看见许多的人,祂不是一个一个地去应对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乃是转身上了山,耶稣到山上坐下来的时候,到祂面前来的是谁?是门徒。这时那“许多的人”去哪儿了?他们是被淘汰掉了。耶稣在前面走,他们在后面跟着。开始时,跟随的人有很多,后来跟随的人越来越少,跟到最后只剩下门徒了,所以这个时候,耶稣就坐下来教训他们。当然,不否认宣讲“登山宝训”的时候还有其他的人在听,但是“登山宝训”传讲的最重要对象就是门徒。“登山宝训”就是耶稣所做的门徒训练。门徒到祂跟前来,祂就开口教训他们,这里的“他们”是指谁?不是指那“许多的人”,乃是指门徒。或许你会说:“听道的人多一点不好吗?”这是我们的期待,我们很期待有更多的人听道,这样更有成就感,但是耶稣看到许多人的时候,却是故意淘汰那些人,为什么?因为耶稣要训练门徒。主耶稣在马太福音第十章第二十七节里告诉门徒说:“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这句话如果从门徒训练的角度来理解:指的是耶稣在暗地里训练门徒,就是只对这一小群人讲很多天国的道理。之后,告诉门徒将来有一天,你们被训练成功以后,要在明处说出来。怎样在明处说出来呢?就是要带领人做耶稣的门徒。“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这是耶稣做门徒训练;“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这是门徒们去做门徒训练;耶稣说“你们耳中所听见的”这是耶稣做门徒训练讲给他们听;“你们要在房上宣扬出去”就是门徒出去以后,再带领别人成为主的门徒。主耶稣非常肯定当时跟在祂后面的这十二个门徒,对他们说:“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你们的耳朵是有福的。”因为很多的人想听,听不到;想跟,跟不上;想看,看不见。他们是最有福的,因他们是主耶稣亲传的弟子。我们看到耶稣非常重视祂的教导,因为教导真理可以更新人的心思和意念。当一个人的心思、意念和观念被更新过来后,他的行动就会不一样,所以主耶稣在四福音书中有非常宝贵的教导,例如登山宝训、橄榄山的教训等。耶稣不只是讲给门徒听,更能做给门徒看,这就是师傅带徒弟的基本道理。若师傅从头到尾都只是讲给学徒听,这名学徒肯定是学不成的。耶稣也就照着一般师傅带徒弟的做法做给门徒看,让他们效法自己。当时,常常跟着耶稣的人很多,可以把他们分为两类人:一类人是门徒,另一类人是求饼得饱者。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凑热闹”,那些求饼得饱的人跟在耶稣的后面,也看见了耶稣所做的,但他们看的是热闹,而门徒在耶稣的旁边是在看门道。他们大概会议论:“我们的老师是这么做的,祂为什么这么做?祂跟其他师傅不一样啊!”当然不一样,一样的话还要跟耶稣吗?下面我举几个例子:耶稣带着门徒经过一个地方,突然前面跑来了一个人喊着说:“主啊!怜悯我!”这个人是谁?是长大麻风的人。古代社会的大麻风相当于今天的艾滋病,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传染病。在当时的社会,生了麻风病的人就像住在隔离区的“非典病人”,不可以接近人群。若他们真的耐不住要接近人群的话,就要在靠近人群之前先高声地喊叫起来,说“麻风人来啦!麻风人来啦!”让人群远离他们,但是这个人,竟然这么大胆穿过人群,来到耶稣的面前。耶稣在对他说话之前,做了一个动作——伸出手来“摸”这个麻风病人。各位,假设麻风病人靠近你的话,你敢摸他吗?假设非典病人靠近你,你敢摸他吗?我们本能的反应是:吓都吓死了!还摸他?但耶稣的这个摸的动作,门徒都看在眼里。当麻风病人要接近耶稣时,门徒正在后面看着,可能门徒都为耶稣捏一把冷汗,心想看我们的老师现在怎么面对这个人?有一种可能,犹太人看到一个麻风病人触犯规矩接近人群时,就要拿起石头砸他,其他的人也都拿石头来要打死他;另一种可能,这些人都在看耶稣会不会拿起石头打他,结果耶稣不但没有拿石头,反而用手去摸那个人。你知道这样一摸意味着什么吗?祂抹去了这个麻风病人心里的一切恐惧,因耶稣这样一摸,使他心中一切的恐惧、忧虑和挣扎一扫而光。门徒的心里也是一块石头落了地,甚至非常惊讶,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见有人会这样去做。我想耶稣的手这样一摸,门徒已经深深地学了一课。祂所做的,门徒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次,有人抓住一个行淫时的女人,把她带到耶稣面前,说:“这人是正在通奸的时候被抓住的,交给你吧!你要怎样去审理她?”如果耶稣说拿起石头来打死她,那么这些人会告耶稣,因为当时犹太人是被罗马政府管辖的,他们没有权柄杀人;如果耶稣说放掉她,则与摩西律法上说“这样的女人要拿石头打死”是相违背的。耶稣看到这些人来试探祂,心里非常淡定,只管弯腰写字,那些人一步一步来逼耶稣、催耶稣,整个过程中,门徒站在旁边可能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味道。也许门徒会想:“哎呀!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会怎样面对这个难题?”结果,当这些人一再逼耶稣时,祂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8:7)。耶稣这句话不是吼着讲的,应该是很平和的语气,却带着千钧的力量,进入这些人的心中。他们一听见耶稣这句话,好像心中被一束强烈的光照着,有人可能想起自己昨天刚犯过同样的罪,只不过是没有被抓住;有人想起自己去年犯过的罪,照着律法来讲,也应该是被打死的。这些人听见耶稣的话后,一个一个地退去了。最后,只有耶稣在那里。耶稣直起腰来对女人说:“没人定你的罪吗?”她说:“没有。”耶稣有没有对她说:“你知道吗?全世界上的人都犯了罪,只有我没有犯罪,所以我有资格拿石头打死你。”耶稣不是这样说话,乃是说:“我也不定你的罪。”不只是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从此以后不要再犯罪了。”门徒站在旁边看,耶稣就是如此淡定地处理这么棘手的难题,这让门徒觉得他们的老师真是太有智慧了!耶稣训练门徒时,做给他们看,做到什么程度?做到为门徒洗脚。或许你会说:“洗脚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今年母亲节,我们不是也安排主日学的孩子给自己的妈妈洗脚了吗?”那是因为我们不理解两千年前那个时代的背景。洗脚的是谁?洗脚的是下人,是奴隶。他们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没有身份的,属于奴隶主的商品,奴隶主不高兴就可以把他们卖掉,可以随意对待他们。所以当耶稣为门徒一个一个洗脚的时候,彼得根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因为这件事完全违反了常理。祂是先生,是主,怎么可以洗我们的脚呢?但是耶稣的的确确这样做了,并且在过了半个多世纪以后(耶稣洗门徒的脚是公元三十年左右,约翰写约翰福音是公元九十年),门徒约翰回忆起耶稣为门徒洗脚的那一幕,每一个细节还是那么动人、记忆犹新,像是昨天刚发生的事情一样,为什么?这就是耶稣做给他们看,让门徒刻骨铭心。耶稣不是逢场作戏,不是故意做作,而是真的活生生地道成肉身的生命活在他们的面前,做给他们看的。祂不只是讲给他们听,做给他们看,还带门徒一起做。“五饼二鱼”的神迹非常具体明显地体现出了耶稣带门徒一起去做。那一天,耶稣讲道直到太阳都快下山了,门徒着急地来说:“老师啊,这是啥地方啊?是旷野啊,这么多的人,天都快要黑了,他们晚饭、住宿咋办呢?”门徒觉得主耶稣讲道有点不节制,想让耶稣快点叫众人散了,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食宿。耶稣却对他们说:“你们给他们吃吧”。可能吗?当时,如果不算女人孩子,男丁就有五千,照着今天教会性别的比例,当时不下两万人。两万人的伙食,十二个人准备一个月恐怕也难以完成,何况一个钟头后就要吃饭!耶稣对门徒说“你们给他们吃”这句话,按常理讲,实在没有道理。如果我们聚会到下午五点,弟兄们就会说:“五点了,他们该回去吃饭了。”我若是说:“你们给他们吃。”负责的同工会怎么想?“你说什么?吃饭是需要早早预备的,怎么能临时决定?”在那个关键的时刻,门徒毫无准备,耶稣却对门徒说“你们给他们吃”,这是不可能办到的啊!那么,为什么耶稣还讲这句话呢?是耶稣故意刁难他们吗?其实耶稣是要门徒对人的需要产生负担,与祂同工,这是要带着门徒一起做。门徒中间有一位叫安德烈,他找到了一位带了五个饼和两条鱼的小朋友,说:“主啊,这里有位小朋友,他有五个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么多人还算什么?”这个安德烈很可爱,换作我,确实说不出来这话。耶稣怎样回答安德烈呢?“好啊!我就只要这几样东西。”你对主的话有回应,主就要彰显祂的荣耀。耶稣在行神迹之前,让门徒维持纪律,以至于在给大家分饭时,那么多人不要乱成一堆。门徒就照办,请众人一排排坐下来,有五十人一排的,有一百人一排的。按五千人计算,平均一个门徒至少要维持四百多人的秩序,对于平时喊破喉咙都无法安顿好一次百人集体拍照场面的我们来说,维持五千人的秩序实在难以想象。等到门徒们把秩序维持好后,他们就回到耶稣面前,耶稣举起五个饼和两条鱼祝福。我想比较简单的做法应该是主耶稣对所有的人说:“伸出手来,闭上眼睛祷告”,然后祝福祷告,等众人喊“阿们”后,睁开眼睛一看,手上就有饼有鱼了。耶稣有能力这样做,但是祂为什么不这样做?而是举起五饼二鱼掰开了,掰开以后不是飞到每个人的眼前,让每个人去拿,而是让十二个门徒去分给大家。刚才维持秩序,现在又要给几百人分饭,一个又一个,那么多人,要你给他们分饭的话,我想也会累得够呛的。然后当大家吃好、吃饱时,耶稣又吩咐说,去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不要浪费。这十二个门徒提着一个篮子又转一圈,十二个篮子都装满了。这一天,门徒可是累坏了,但是累并喜乐着,因为经历到五个饼和两条鱼竟能使这么多人吃饱的神迹,在这“五饼二鱼”神迹发生的整个过程里,你是否感受到耶稣在训练祂的门徒?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吩咐,每一次对话,都在训练他们。耶稣不只是讲给他们听,做给他们看,而且是带门徒一起做。实习期更多的是门徒去做,去体验。在实习过程中,操练是非常重要的。 当门徒接受训练,到差不多的程度时,就可以“开车上路”了,但是“高速”还不能上,耶稣只是派他们去实习。圣经告诉我们主耶稣要派他们去实习,对他们说:“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路10:2)。耶稣吩咐以后,就马上派门徒去实习。为什么称为“实习”呢?因为实习阶段跟大使命颁布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大使命颁布的时候,要差他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但实习的时候是去哪里?耶稣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0:5-6)。为什么?就是表明操练实习的阶段不可以上“高速”啊!所以就在本地先实习操练。一个服侍主的人在正式担任圣工之前,要有实习期,以便得到良好的操练与指导。门徒被耶稣差去“实习”,回来以后,个个都欢天喜地汇报工作,个个对耶稣说:“主啊,因你的名,鬼也服了,神迹也行出来了。”我想如果当时我们在现场的话,听到工作的果效这么大,也会开心地合不拢嘴的。耶稣看到门徒们一个一个欢天喜地在汇报工作的果效,就给他们正确的指导,说:“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路10:20)。各位同工、弟兄姊妹,这两件事有什么不一样吗?“鬼服了你们”是工作的果效,每次工作都有果效吗?不见得。有时工作果效很大;有时看不到果效;有时不但看不到果效,反而遭到拒绝或逼迫。如果今天因为看到工作的果效,就欢天喜地;明天看不到工作的果效,就沮丧失望,那样,情绪波动岂不是要大起大落吗?所以耶稣对门徒说:不要把你的喜乐建立在工作的果效上,工作无论有没有果效都要喜乐,只要把你的喜乐建立在一个不改变的事实上。什么事实不会改变呢?你们的名字记录在天上这件事是不改变的。无论工作有没有果效,你们的名字记录在天上是永远不改变的,所以要因为这件事欢喜快乐。其实耶稣这句话是对门徒进行的工作指导,让门徒在工作得胜回来后,有正确的认识。在继续训练门徒的过程中,耶稣不断地带门徒经历许多人情世故,使门徒在品格上得到塑造。在监督指导门徒过后,耶稣就继续训练装备门徒。祂对门徒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训,循序渐进,系统地进行,到了装备差不多的时候,耶稣就把十字架苦难的真理带出来了,祂对门徒说人子要被卖,人子要受害,人子要被钉十字架,并且将来你们也要舍己背十字架。这是耶稣带门徒实习以后,对他们的继续操练。当门徒的装备接近成熟,耶稣在世也成就了十字架的救恩后,耶稣离别门徒,并交代了大使命:“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9)。这就是耶稣做门徒训练的七个步骤。这一课的题目是“耶稣有样,我们照办”。以上讲的是耶稣怎样带门徒。耶稣花时间去陪伴、带领门徒,不断地为他们祷告,全方位地去关注他们,最后为门徒而死,付上生命的代价。耶稣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的子粒来。耶稣是那粒原始的麦子,第一批的门徒结出十二个、七十个、一百二十个等等。所以这是耶稣在训练门徒的过程中方向性、目标性的思路。小组长也是牧者,是组员的牧者。那么,作为牧者的你,当如何牧养教会?不同的领袖、牧者有不同的做法,在牧养教会的过程中,要面临很多的问题。据说美国把两个职业看为最难:第一是做总统,第二就是做牧师。因为教会牧养要面对许多人的需要,这个信徒有事找你,那个信徒有事也找你。不只是面对信众的需要,还要面对教会的开拓;不只是供应现有会友的需要,还要去传福音,要去开拓;并且你所牧养的人的信仰程度也不一样,有些是福音朋友,有些是慕道友,有些初信,有些刚受洗,有些信主几十年,有些已经是老传道。你要牧养不同年龄、不同信仰程度的会众,谈何容易啊!我观察很多教会的牧养情况,只能够满足某一个群体。若牧养中老年人,那么年轻人就不见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办法同时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需要。又因为牧者本身很有限,他的时间、健康、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在牧养的过程中,面对着许多的问题,怎么办?假设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的话,随便了,就很轻松;假设你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的话,面对很多的需要,一定会放在心上。什么叫大包领袖?就是所有的事一人包,一人干,千头万绪的事都去找他。圣经里面有一个人曾经是大包领袖——摩西。当时以色列民中能出去打仗的有六十万人,若把孩子、老人、女人都加起来不少于二百万人,二百万民众所有大小的事情都由他一人包。非常感恩!我在上海牧会的十三年中,没有什么事是一人包。否则,我根本是走不开。之所以在我离开那里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教会仍然能很好地运作,就是因为我们有那么多的同工,那么多服侍的肢体。然而很多的牧者却是一个大包领袖,你想一个人全包的话,是包不住、也包不了、更包不起的。某些教会牧者为什么要大包呢?因为领袖觉得自己很重要,会众也觉得需要一个全能冠军型的牧者。也许很多牧者心里觉得样样都是我最棒,他就不放心交给别人去做,总是担心别人做不好。这种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做得要好的,就是全能冠军型的概念。据我了解世界最厉害的冠军也就只在自己擅长的几个项目得过金牌,没有所谓的全能冠军,所以你不需要找全能冠军型的牧者,也不需要做全能冠军型的牧者。教会里面那么多的事,你一个人怎么能做呢?不要说教会这个大家庭,就是一个小家庭,小两口或小三口之家的家务事情都忙不完,何况教会那么多的服侍,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那么多的事,你怎么能一个人做得了呢?上帝的旨意,不是要兴起一个全能冠军,乃是要每一个人都参与服侍。有些教会的牧者,是众望所归,众人心里的英雄,严重一点就是偶像。有一个宣教士在一个地方传福音,布道后建立了教会,五年下来就有五百人信耶稣,当他要离开那里的时候,这五百人中好多人对他说:某某人,你要是走的话,我就不信耶稣了。要问这些人到底信的是谁?这些人信的是传道人,却不是耶稣。我们不是信哪个人,不是信哪一位牧者,应当是信耶稣,所以牧者的策略不是你一个人在服侍的台上,不是站在舞台上让大家都知道你的厉害,不是要你成为明星。比明星更重要的人就是他背后的教练。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国有两个高个子运动明星,一个叫姚明,一个叫刘翔,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教练是谁?这两个大明星如果没有教练训练和指导他们,能出名吗?所以说牧者可以成为教练型的,也可以成为明星型的。成为明星型的话,众人的眼睛都是盯着你,看着你;成为教练型的,当你不在时,工作仍然可以继续。许多牧者面对教会很多繁琐的事工疲于奔命,变成工作狂。有人说我是工作狂,但是我并不认同。我十分投入专注于这份事工,每个月几乎都在不同的地方做门徒训练;回到家后,又要花几天时间去带特殊的小儿子,自己空闲休息的时间就所剩无几。当然是会有点疲乏,但是很感恩有上帝的恩典托住。我觉得我所做的不是疲于奔命,因为我工作有方向,不同于那些一头栽在繁琐事务里的牧者。这件事没忙完,下一件事接着又来;下件事没忙完,又有一连串的事,结果忙得晕头转向。人的头若晕,就没了方向。教会的牧者需要把握方向,不能够忙到失去方向的地步。牧者若忙到晕头转向的地步,就应该停下来休息,不然各方面都得不偿失。
牧者不应该成为大包领袖、全能冠军、或明星;也不应该疲于奔命、被耗尽、被拖垮、陷入迷茫。在这里要提醒一点——任何人都是可以被取代的。我在“麦种教会”服侍十三年,不是照样被取代了吗?但教会仍然可以继续地、健康地发展。你希望有人取代你吗?你必须带着这样的心态去训练门徒,否则你不要去训练。今天我们要深悉只有耶稣无法取代,所有的人都是可以被取代的,可以说门徒训练就是你训练一个人取代你,你会做,要他也会做,这就是门徒训练。今天的教会牧者应该怎样做?就是去带门徒,做教练。牧者应该是代祷者、训练者、委派者,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什么事都要通过你,都要经过你的手。你既是教练,就要训练人,并委派他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有一次上了高铁,看见前排位置的人在读书。书皮上有一句话:“自己干到死,你的事业就完了,你做的事就完了。”教会历史里,有一位名人叫穆迪,他说过一句话:“宁愿发挥一千人做事,也不愿意自己做一千人的事。”如果你能做一千人的事,你的确是天下无敌手,但是若你死了,那么多的事没有人能继续做,天下就大乱了;若你训练了一千人去做事的话,若你死了,那一千人仍能继续做事,影响力是多么大!平时,你是怎样做的?是唯独自己很能干,干一大堆的事,还是训练别人去做?让别人有机会操练,让别人跟你一起做,你会的,他也会。有时候,不要埋怨你的孩子不会做事,这是你教导上的失误。如果你的孩子二十岁了,还不会下厨,不会洗衣服,你却四处向人诉苦,难道不是你自己训练出来的吗?这个孩子二十岁了,不会做这些事,就表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根本没有教他。若你的孩子三岁时,看见你洗碗,也想去洗碗,你怎么处理?“去去去,你洗什么碗?帮倒忙!”假设你这样讲,就很不称职。你看见孩子这样可爱,应该很高兴,像模像样地给他围裙,给他护袖,然后教他做。他洗的效果可能比你差远了,但千万不要打击他,不要对他说:“你看你,这叫帮倒忙,我又要重洗一遍,下次不要你洗了。”这样的话,就证明你不是称职的父母。他洗成这样子,你仍要鼓励他说:“孩子真棒!三岁就帮妈妈洗碗了,虽然这次洗的碗不干净,但是我相信以后你会洗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干净。”如此,这孩子就会越来越有信心,对吗?他若在第一次洗碗时,打破了一个碗,就像要了你的命一样大吼,那么他一辈子都不会洗碗。你要说:“好,这个碗被打破的值得,打破一个碗,我的孩子学会洗碗;搞破一件衣服,我的孩子学会洗衣服,何乐而不为啊!”父母亲要存着这样积极的心态训练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学会去做事。今天教会的同工牧者,无论是小组长、区牧、会长、教会主要负责同工,或是一个事工的负责同工,当你带领弟兄姊妹去做事的时候,希望你不要什么事都自己做,放手把服侍权交给大家,教会一定是要把侍奉权交给信徒。牧者成为教练,信徒成为选手,这就是人人都服侍。要建立这样的理念,让每一个人都站起来服侍。若耶稣不训练门徒,当祂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后,祂的事业谁接?祂的使命谁负?救人的工作谁担?一切只能到此为止,但因为耶稣训练了门徒,才使传福音的步伐没有就此停止。求主帮助我们,使我们真的能够照耶稣的样子去做,阿们!注:学员可以把自己总结的对比内容添加进图表空格内。
*小组讨论题
1.学了本课的内容,你有何感想?请分享你的体会与心得。2.如果耶稣没有带门徒,会有什么结果?如果你不去带门徒,又会有什么结果?你觉得需要怎样效法耶稣带门徒?3.学了这课,对你以后的服侍有什么帮助?准备有什么改变?
本书共12节课,明日为第2课《借鉴使徒 有样学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