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 序
【可3:13-19】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并奋锐党的西门;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有可能荣耀神,那就是耶稣的门徒。因为祂将他们从世界中拣选、分别出来,跟祂、学祂、被衪塑造、被衪改变。除耶稣之外,其他所有的世人都亏缺了神的荣耀,只有耶稣一生在凡事上都让父神得荣耀,祂原本就是父神荣耀所发的光辉。祂又赋予门徒能荣耀神的生命。当门徒让基督的生命在里面活出来的时候,就一定可以荣耀父神。
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有可能负起天国的使命、拓展神的国度,那就是耶稣的门徒。因这群人是祂训练出来的,父也已经把天国赐给他们,他们的生命中也已经拥有了天国的特质,祂已经给他们建立起天国的价值观。他们因蒙了重生已经看见天国,也已经预备自己为天国付上代价,且梦寐以求的乃是神的国度。这一群人是父所赐给耶稣的,是祂重价所赎买,将来做自己新妇的人。
当我在各地不断推广门徒训练事工时,对“门徒”二字有着前所未有的体会与感受。许多教会的牧者只为会众能出席礼拜或有些奉献而高兴,只为聚会的人数增多而欢喜,却不清楚他们中间有多少信徒是主的门徒,也不知道使人成为门徒的重要性。当知道只有门徒才能带出门徒。今天许多教会不常常使用“门徒”这一个词,而常常使用“信徒”这一个词。教会里许多人只有“信徒”的概念,却没有“门徒”的意识,所以许多人只知道信耶稣得福气,很少有人知道跟随耶稣要付代价。
我们看耶稣是何等重视带门徒这件事!因为耶稣为拣选门徒整夜祷告,为带领、训练他们付上一切代价,花绝大部分的时间在门徒身上。耶稣无论去哪儿,都把门徒带在身边,用生命与生活的点点滴滴影响着门徒。
反思今天许多教会建立聚会点或植堂,却不知这群人是否已过门徒关?若要用一群没有经过门徒训练的人去开拓教会,期望得美好的果效,谈何容易?为何许多教会在建造的过程中,前面领头的同工们一直争吵不休,血气对肉体,人意对私欲,纷争对嫉妒,最终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因成为同工和领袖之前,门徒这一关没有过,这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的事!
因此主耶稣在世时,不急于建立任何一间地方教会,但祂却为教会的建造预备了一小群人。耶稣在成立教会之前,先建立了一群人——祂的门徒;再在门徒生命的基础上,训练工人;在工人的基础上,再训练领袖。这是耶稣牧会的策略,是我们今天教会牧者、同工当揣摩和效法的事!
我因为得到了属灵导师多年的指导和扶持,所以成了门训的受益者,也清晰看到门徒带领的方向与目标,知道如何制造、加工、建立一名慕道友,透过一系列的栽培训练与带领,使对方成为属灵的领袖;也看到今天中国教会转型过程中的需要,许多转型的教会都采用了小组与门徒训练,但缺乏属灵的指引。我虽然只有一点点体会,却愿意与大家分享。从耶稣怎样带门徒的主导思想,去帮助对带门徒有负担的弟兄姊妹。
从方法上来讲,耶稣带门徒跟一般的师傅带徒弟确有相似的做法。耶稣是讲给门徒听,做给门徒看,又带门徒一起做,然后让门徒去做,并继续监督指导他们。当训练成功的时候,就托付给门徒去完成大使命。
从信仰的成长来说,耶稣带门徒首先是建立他们的信仰根基,然后带他们在生活中实践信仰,最后耶稣再建立他们服侍的心志,又派他们去做工,让门徒成为祂的工人,并还要让门徒成为属灵的领袖带领许许多多的人来归向耶稣基督。这也是我从四福音里面看到的门徒的成长之路。今天我们若是要效法耶稣去带门徒,也要遵循这样的成长路线,首先是我们要建立所带之人的信仰根基,然后带他们在生活中实践信仰,并继续带领他们建立做工服侍的心志,愿意接受使命成为耶稣基督的工人,最后帮助我们所带领的人成为属灵的领袖,去影响别人和自己一起跟随耶稣。虽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领袖,但对我们带领的人来说,就需要有这带人成长的路标,这样就使带的人与被带的人都要有清楚的目标。
本书的写作目标是希望能够帮到那些愿意带领人成为耶稣基督门徒的人提供一本辅助教材,使他们更有带领的思路、方向和目标。笔者本人缺乏书写的基础,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多亏事工中几位同工鼎力相助。有时因为自卑,将自己所写的与那些大师的文章相比而自惭形秽;有时因为缺乏清晰的思路而很难继续写下去。是几位同工一直在旁边鼓励,使我可以写完本书的内容,在此深表感谢。
期待本书的出版能为教会带门徒事工的培训多一份可以选择的教材。“天荣事工”已设计四天的培训课程,带领有心去带别人成为主门徒的人一起学习跟随主耶稣的脚踪,效法祂去带门徒。
笔者才疏学浅,所以书中难免有文法的错误与用词的不当等不足之处,请读者多多包涵,并提出宝贵建议。
02再 版 自 序
当中国教会在寻求精细牧养之路,寻求如何履行主赐大使命的时候,笔者不知不觉中也被带进了这一行列。一同寻求、一同反思、一同参与、一同展望,为此感谢上帝。从2000年开始,上帝在上海浦东为我预备了一个牧会的训练场,从中积累了十三年的经验与体会,自知这也不过是犹如在海滩上捡了一只小小的贝壳,但我愿意带着孩子般的喜悦与单纯,将自己的一点点牧会体会和心得与大家分享,尽管有时也犹豫,自己是否自不量力,但感恩的是上帝说祂在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我虽微不足道,却感受到了从未轻忽过任何一朵小花和或任何一只小麻雀的天父,也没有轻忽我的服侍。
笔者曾因自己摆出的这“一碟小菜”,心中甚觉自卑和羞愧,因为当把自己感悟的这些白话小文章与大师级的作品相比较时,深知相差甚远,自认为没有几分价值,曾经几度想置笔不写,然而因着同工们的鼓励,因着读者表示从中受益的回馈,因着自己心中的目标,更因着上帝的怜悯,还是坚持着写完了《耶稣怎样带门徒》的这三百六十五篇,其用意就是要天天跟主做门徒。初版的时候只有三百篇,分十个单元;此次再版,篇幅增至三百六十五篇,十二个单元。能够整合成十二个单元,是因为主内知己傅牧师的宝贵建议,故在原有的基础上,补上了侍奉篇与差传篇。
笔者一直认为天荣系列培训课程,是中国教会的“土特产”,带着乡土气息,就是因为“土”,所以接地气,也比较容易落地。本书作为天荣系列培训课程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其内容浅显,通俗易懂,指出了教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回到耶稣是怎样做和怎样说的核心点。本书在过去两年的培训中,颇受学员的喜爱和好评。再版的顺序架构是根据天荣系列培训课程的第一门课——《教你如何带门徒》的思路,每篇都是以小讲章的形式出现,其架构是依照讲章的思路而成。本书内容有些篇幅是笔者多年来讲台服侍的沉淀,有些篇幅是对自己信仰的反思与审视;有些篇幅是描述了经历生命的痛苦与挣扎;有些篇幅是面对人生苦难及灵性低谷,给自己的勉励;还有许多的篇幅是呼唤在沉睡中的平信徒,呼唤安于现状、只求自保的教会,呼唤缺乏目标和异象的教会领袖。旨在回到起初耶稣是怎样做的,期待基督的荣美在教会中彰显。
本书作为一门培训课程,我建议用五天的时间来学习。为了能更有效地学习,建议学员先了解整体框架,抓住思想脉络,然后再进入每个篇幅的内容。学习者首先对照自己当怎样跟主做门徒,然后再效法基督怎样带门徒,使自己成为一名基督的传承者。
“小菜一碟”,蒙主不弃,何等感恩!“小菜一碟”,能让多人得供应,可称神迹,实乃天父赐福,堪称“五饼二鱼”的神迹。在东北分享这门课的时候,学员反应很好,课程被认可度极高。他们咨询笔者,是否可以作为每天灵修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小组使用的课程,是否可以作为教会讲台的信息。我诚实回答自己的写作初衷,原本只是为了那些有心使人成为主门徒的人,得到一份参考资料,至于他们要如何使用本书,乃是他们的选择。我只求本书能对各地教会,主耶稣的门徒在履行使命的过程中有实际的帮助。
再版过程中,我们的文字同工不知花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为代价,星夜赶路,一遍又一遍地校对、认真细致地排版,在背后默默无闻地付出,在此深表感激;还有那些始终关注天荣事工,一直为天荣代祷的勇士们,你们辛苦了!你们的代祷已经化为祝福,陪伴着天荣事工在各地的培训,使天荣事工成为更多教会的祝福;还有那些以资金支持天荣事工的教会和主内肢体们,相信你们的爱心都已记在天上的记念册中了;再者我也把这门课程献给一直陪伴、支持我走侍奉道路的亲爱的家人们。以马内利!
写于2019年3月
重建小组门训事工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