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情之下牧会路(中)
两情之下牧会路(中)
文\胡牧师
上帝的儿女常常墨守成规,把教会的文化和传统习惯当作绝对的真理,绝对到不可更改。把华丽的教堂和聚会场所当作教会的本身,投入的人力、财力非常大,却与生命建造的投入不成比例。当教会面对环境做出应对——化整为零,许多的信徒却表示极其不适应,非常不理解教会的这种做法,表现出失落与不安的情绪。此时不得不思考一个话题——什么是教会?反思自己的教会观。
教堂不是教会,从理论上讲,教会的人都应该知道,然而事实上还有许多人把教堂就看作是教会。有些牧者在关键时刻为了保住教堂,向当局做出妥协,又运用了权宜之计,岂不知那些人也不是吃素的,因此许多教会因此就被卷进去而被套牢了。
教会不是一个建筑物,不是一个地方场所,所以不应该专注在硬件设施上。教会是一群人,一群有基督生命,且肩负使命的人。如何建造这群人,才是当务之急,才是必须专注的。教会的建造,实质就是这一群人的建造。那么,面临国情、疫情的当下,这一群人当如何建造呢?他们当看重的是什么?他们聚会当如何安排?怎样使这群人成为合上帝心意的门徒,成为真正的敬拜者,活出团契的生命,成为服侍人的人,成为宣教的人,这都当是教会领袖要关心的事。
当一个个教堂被拆毁、被充公、被贴了封条的时候,教会的牧者、同工和会友,不要只停留在婉惜和心疼的份上,而是要去反思上帝的心意是什么?祂为何允许这么大的损失临到祂的教会?祂要我们把代价花在哪里?教会当如何去建造?人生经历中,常见遭到很大的损失后,才买了个教训;教会有时也是这样,当我们看到几千万造价的哥特式教堂被夷为平地时,许多人纷纷落泪,觉得大家的奉献泡汤了,赔了精力又折了钱,这钱没得冤枉啊!那么上帝要祂的教会学的功课是什么呢?让人难受的是若只是因经济损失重大,那么证明还是没有学到属灵的功课,上帝的儿女还没有回到上帝的心意中来。
我们看到许多教会在建筑物上,大把大把地花钱,在硬件设施上也从不吝啬,然而,若把钱花在人身上去培养人时,就会有许多的计较和争议。
当有人提起温州教会时,就常会提到许多教堂被拆毁,又会有不少人说,温州教会太看重外在的建造,花钱盖教堂大家都尽心尽力,若是花钱培养人,对牧者或全职同工多一些生活上的供应,就会有许多人表示不能认同。
教会难道不应该花精力、花代价在人的身上吗?难道不应该看重生命的建造吗?难道不应该求祂的国和祂的义吗?
教会的建造既是人的建造,因此花心思、精力、代价在人身上才是正确的。当教会在逼迫的环境下,大大减少了行政的成本,此时正是一个向上帝回转的契机,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代价用来建造人。
六、教会在不同处境下存在的模式是否一样
我们若去了解教会历史,不难发现教会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与环境下存在的模式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长时间的大逼迫之下,教会根本不可能有外在的建筑,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共聚一堂做礼拜。只能这里三五成群在一个角落里团契,那里有一小群的人在一处小聚。
就如初代教会三百年的历史,当时是在罗马帝国持续的逼迫之下,教会根本不可能有大型的聚会,他们只能以小组的形式在信徒家里聚集,保罗书信中多处提到在某某人家中的教会(参林前16:19,西4:15)。当时人的房子一般不大,也就能够容纳十来个人聚会。若是奴隶主的房子则会比较大一些,但也不过就能容纳几十个人聚会罢了。虽然如此,初代的教会却能遍地开花,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虽然没了大堂,但是教会却依然存在,只不过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而已。教会存在的形式是多元的,一方面是因为文化的背景,另一方面是政权对教会的态度。例如,疫情,是因为公共卫生条件的问题,导致不允许有许多人共聚。教会的牧者当有意识,处境不一样,教会存在的模式也会有所不同。
大公教会所承认的正统信仰是一致的,但教会存在的形式是多元的。这个时代的城市教会更需要多元化,才能回应这个时代城市的特征和需要,在城市中为基督赢得不同的群体、社会中的各界人士,使不同群体的人都有适合他们的教会,帮助他们在信仰上健康地成长。
近几年来,许多教会的牧者分析了当下的时势,他们随时准备着化整为零,以小组的模式去发展教会。有的顺应时势,已经提前做出了选择,走上了建造“微型教会”和“简单教会”或“简约教会”的路线。他们的理念是教会要简单化、小型化,这样才能更适应当下的环境。
有一位牧者,曾亲口与我分享了他的一些牧会经历。在他建立教会之前,先去了解了许多教会,最后他决定要建立大型的教会,像韩国的许多大型教会一样。然而有一年,因为树大招风,他们教会成了受打压的目标。此后,他才改变了牧会策略,走植堂路线,由大做小,分成几间教会,并设定人数上限,若超过一百五十人就一分为二。近年来,面对国情与疫情,大环境也不容乐观,他又改变了策略,化整为零,走“微型”教会的路线,使教会遍地开花。
从这位牧者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教会规模的大小与处境息息相关。外在环境开放,教会的规模就可以做大;若是在逼迫的环境下,教会只能小规模地发展。
反思:你觉得教会面对当下的情形,以怎样的形式存在比较合适,怎样更有利于教会的发展?你所牧养的教会面对当下环境,有哪些思考?
切记,务要回到上帝的心意里!
七、教会在逼迫中当如何发展
我们从使徒行传看教会的发展,不难发现,教会的复兴与环境的逼迫共舞。教会面临逼迫,却迎来了另一波的复兴,如耶路撒冷教会遭逼迫之后,却迎来了福音的广传,并使各地的教会得以建立。随着雅各殉道,彼得被囚事件之后,上帝的道却日渐兴旺,越发广传(参徒12:24)。
教堂的门虽然关闭,福音的门却依然敞开。某处的聚会场所虽被取缔,教会却依然在地上存在。狂妄者妄想消灭基督的教会,讽刺的是他们因种种原因有已被消灭的,也有将要被消灭的,教会却依然存在。
在平安顺利的日子里,教会可以举办露天布、街头布道、大型布道会、宣教激发大会等。但,当逼迫来临时,就没有那样的条件了。怎么办?教会教牧事工就不开展了吗?福音就不传了吗?不是的,福音照传,教牧事工照样发展,只不过形式要有改变。这时候就不是做大,而是做小、做细、做精、做强。如,个人布道、一对一门训、健全完善小组。
我听见教会中有人很困惑地说:当时的教会越是逼迫就越复兴,今天怎么许多的教会却是不然,受逼迫一次就萎缩一次,受逼迫一次就显得更是荒凉和软弱,为什么呢?我在反思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教会的牧养大有问题!
请问教会里面都牧养着哪些人?教会面临逼迫,吃饼得饱的人一定会流失,只为世上好处来信的人也会流失,那些凑热闹的、跟班的都有可能流失,在信仰上没有根基的人离去也是自然的道理。然而,那一些真正的门徒会留下来,他们知道耶稣有永生之道(参约6:66-69),知道自己所信仰的是真的,也愿意为信仰付上代价。当下的国情与疫情对教会来说无非是一场考验与试炼,把糠秕吹走了,把渣滓炼出来了,让教会更纯洁。
你和你的同工以及你所牧养的会友,面对逼迫都有正确的认识吗?面对逼迫,教会仍然能够健康发展吗?
八、牧会的关键是什么
在逼迫之下,如果看到教会里面许多的人流失,作为牧者当做何反思,你平时精心牧养着的都是怎样的人?是凑热闹的吗?求今生好处的吗?或者是另有意图的?还是个个皆为主的门徒呢?
两情之下,教会许多的活动被迫停止。此时,正是我们反思的机会。教会中许多次要的事和活动常常淹没了重要的事,许多可有可无的事会把关键的事挤到一边,那么教会最关键的是什么?首先是传福音。
教会在任何的环境和逼迫之下,不可以不传福音,任何没传福音的理由都是借口。如果教会不传福音就是没有撒种,若没有撒种,自然就没有收割;教会不传福音就如被节育了一样,失去了生育的功能,教会就只能面临萎缩,日渐衰退。法老巴不得以色列人被节育,这样就可以控制上帝选民的繁衍,但上帝的心意是赐福与他们,使他们越发多起来(参出1:8-22)。今天,我们依然看到“法老”的诡计在攻击着上帝的教会,因此我们不能让牠的诡计得逞。
常听见教会里面有人说:现在传福音不是时候,等到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成熟的时机,我们再好好传福音。说这样话的人,有一天既或具备了他们所说的条件和时机,他还是不能好好传福音,还会有其它理由说自己不能传福音。传福音不是要等到什么时候,而是随机性的,在平日的生活里都有机会,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地抓住而已。当然传福音不是靠方法和手段,不是靠吸引人的节目和利益的诱惑,也不是开口闭口就讲耶稣,乃是在平日的生活里,透过关系网、朋友圈中带出影响,最有效的传福音就是生命的见证。从教会整体看,需要确定有效的布道策略,需要把传福音列入年度计划,写入日程,落实到人,这样才能具体有效地传福音,否则最多是雷声大,雨点小。
除了传福音,接着就是门徒训练,使接受福音的人,成为基督的门徒,引导他们对上帝的国度有认识,把基督所有的吩咐都教训他们遵守,使生命被更新,让基督在他们生命中掌权。
有些教会的讲台,怕得罪一些人,又怕人员的流失就不敢讲罪,也不敢讲悔改。专门讲一些迎合人胃口,人喜欢听的道理。如果我们的牧养和宣讲,只是去满足自私之人的欲望,就是偏离了至圣的真道,谈何门徒训练?这样,我们所建造的工程必然成为草木禾秸。这样下来,一遇见试验、逼迫来到的时候,必然有许多人离弃。因此,牧会关键就是使人成为基督的门徒,牧者们需要加强对门徒的训练。确保讲台的信息是纯正的福音真理,确保牧养关怀人的时候,是把人带到基督的面前,确保每一位会友都有个别的引导、属灵的陪伴与栽培。
训练门徒包括建立门徒的信仰根基,帮助门徒将信仰实践在生活、建立属灵生活的习惯,使他们明白上帝对他们的呼召,一生负起使命。并要训练一些门徒成为领袖,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使他们在神家起来做带领。
我非常认同我的老师带给我的一句话:“教会是社会的希望,领袖是教会的希望。”可见门徒训练中,训练领袖最为重要。不只是训练许多的门徒参与服侍,成为基督的工人,更需要训练一些门徒成为教会的领袖,让他们有领袖意识,在上帝的家懂得担当,有远见与属灵的洞察力,在教会里能未雨绸缪。
我在这几年陪伴一些教会领袖的时候深有体会,许多教会领袖在领袖的位置上,却没有领袖意识。许多领袖在心志上没有预备好,多位教会的牧者跟我说过同样的一句话:“我不是领袖的料,所以不能做领袖,只能做一个配搭的。”听起来似乎是谦卑的表达,事实上他们是没有进入领袖的角色。有的仍然抱着一个消极的态度,应付个三年就换届了,换届以后就不关他的事儿了。这样的领袖是急需接受训练,用一个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服侍。一个小组是否有生命力和生产力?一个事工部门做得是否有起色?一个会点是否走在健康的路上?一间教会是否在健康发展?领袖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是责无旁贷的。
所以如何训练教会的领袖,有领袖意识,进入领袖的角色,有一个领袖的样子,带领好教会前面的方向,这是至关重要的事。
不管是传福音或带门徒,都需要有具体、相应、可行的措施。在任何的环境之下,只要教会集中火力,把这两件事做好--对外传福音、对内训练门徒,那么教会依然能够健康地增长。
到目前为止,你是已经抓住了牧会的关键,还是仍然忙碌于一些次要的事务和活动呢?
此文章总共有上中下三篇,待续......